永川农机化综合水平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渝西都市报 2021年05月18日 张 玲

图为永川区五间镇新建村农田宜机化改造现场。记者 陈科儒 摄

  本报讯(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 玲)近日,记者从永川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暨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现场会上获悉,永川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践行“向土地要效益”理念,在农田宜机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成效凸显,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据了解,永川区在规模改地整镇推进工作中,去年以仙龙镇、金龙镇为试点整镇推进,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2.6万亩。目前,永川区累计完成宜机化整治8.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3.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宜机化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域水旱并改工作中,坚持“改土带田,田土并举”理念,在全市率先推行全域水旱并改,探索“旱改水”新型建设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土地撂荒。仅2020年,就实施旱改水5200亩,亩均收益增加550元。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永川区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耕-种-收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快速发展。永川区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50个,累计开展社会化服务52.5万亩,呈现出“实施面积大、服务主体多、覆盖范围广、群众接受度高”的特点,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点。在农机农艺有效融合工作中,永川区通过大力实施宜机化改造,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实现农机农艺有效融合。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8.8个百分点,农机化综合水平位居全市第一。2020年,永川区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粮食单产达490.93公斤/亩,高出全市平均单产131.01公斤,位列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