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招商引资系列报道之一:

夯实基础谋发展 招引项目更高效

渝西都市报 2021年05月18日 付 丽

  本报记者  付 丽

  编者按:2021年一季度,永川区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共签约项目91个,总投资244.5亿元。今年,永川区坚持“一二三”发展思路,深化基础工作,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以高质效招商助推永川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新的动力源。本报即日起特推出永川区招商引资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3月18日,永川区2021年招商引资项目第1次集中签约举行,签约项目91个,总投资244.5亿元,永川区2021年一季度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近年来,永川区从拼优惠政策到着力构建良好营商环境,从“捡到篮子都是菜”到找准产业分工精准招商、精准服务,从“产教两张皮”到打通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梗阻,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在永川区委、区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下,永川区各相关部门交出的一张张漂亮的招商成绩单,昭示了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所释放出的巨大潜能。

  拓宽渠道合作招商、创新方式线上招商、品牌汇聚会议招商,是永川区新城建管委“登云上线”的三大招商举措。2020年,永川区新城建管委与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北京软协、深圳大数据协会等机构达成招商合作;开发投用线上招商平台,组织线上招商50场,成功举办“2020年网络推介会”举办爱奇艺成渝专场招商推介会,与完美世界等达成合作;联合市文旅委举办文化创意产业招商推介会,参加文旅部“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推介会”。通过“登云上线”立体招商,行业聚集营造浓厚氛围。

  永川区从建好“三库”入手,拓宽信息渠道,捕捉项目信息,夯实招商基础。一是人才库。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精准对接异地商会、杰出乡贤,收录永川籍在外成功人士1000余人,建立招商人才库,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7月,成功回引永川老乡投资6亿元,建设“自嗨锅”西南总部基地。二是投资库。建立在永投资企业目录库,不定期回访落地企业,真心和企业家交朋友,以商招商,以企招商,让永川成为企业家口口相传的投资热土。2020年,依托长城汽车,引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18家,投资37.62亿元,汽车五大核心零部件产业齐聚永川;依托雅迪电动车,引进摩托车零部件企业10家,合同引资15.77亿元;依托东鹏陶瓷,引进智能家居企业23家,投资66.98 亿元;依托理文造纸,引进纸及纸制品企业4家,投资26.5亿元;依托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引进项目113个,合同引资78.31亿元。三是项目库。动态完善重点招商项目数据库,加大在谈项目跟踪、对接力度,开展“招商季”百日攻坚行动,驻外局9名同志和大健康产业招商小组3名同志平均每月外出招商15天以上,全年拜访企业938家,收集有效招商信息 464条,储备项目232个。深度参与进博会、智博会、数博会、西洽会等大型展会15次,举办永川专场投资推介会5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3次,全区2020年引进项目323个,合同引资752.63亿元。

  招商引资是永川加快发展的“不二法则”,是永川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永川要强、工业必须强;工业要强,企业必须强。下一步,永川将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企业壮大与永川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同时充分运用永川优势,切实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赋予永川“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的定位把握好、宣传好,努力把好的基础、条件和优势转化为招商引资成效。

  短评

  夯实基础  招商引资逐浪高

  实践证明,开放的程度、招商的力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招商引资工作拼的是专业、载体、影响、效果和服务,通过努力展现新气象,才能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间的永川区,结合成渝地区优势产业找准定位分工、承接产业配套,通过精准招商、选商吸引优质项目。全区上下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围绕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推动项目落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勇争一流、增添动力,严管厚爱、保持定力,积极营造出了“人人是招商主体、处处是招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永川将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把成绩当起点,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先机,鼓足干劲、真抓实干,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推动永川招商引资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