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企业获评市级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

渝中区企业上市全面发力

渝西都市报 2021年05月18日 袁侨偲

  2020年6至10月,渝中区积极支持辖区重庆股转中心举办“掘金双城发现价值”——2020创投重庆发现金种子企业评选活动,动员包括重庆小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新红岭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三千一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辖区优秀企业参评,引导创投资本、社会资本、信贷资金流向优质创业企业,扩大企业上市储备库。

  辖区多家优质企业不约而同地谋划上市绝非偶然。记者从渝中区金融办了解到,当前,该区企业上市步伐正在提速。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9家(境内6家、境外3家),位居全市前列;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基础层7家、创新层2家);重庆OTC挂牌企业71家。全区拟挂牌上市储备企业19家,4家已开展尽调、股改等上市筹备工作,有望在2022年底前实现上市。累计推荐39家企业进入市级拟上市企业储备库,15家获评市级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

  提  速

  渝中企业跑出上市加速度

  2019年12月3日,重庆新大正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正物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鸣锣上市,成为重庆第一家、国内第二家登陆A股市场的物业服务企业。

  2020年12月,该区重点拟上市企业千叶眼镜完成股份制改造,今年3月在重庆证监局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拟于近期提交创业板IPO申报材料。

  “到2022年末,渝中区计划新增上市企业3至5家,并形成丰富的拟上市资源梯队,鼓励已上市企业开展持续性再融资,突出主业、做精专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渝中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转  变

  从不想上市到寻求上市

  有关部门在走访接触企业中发现,过去,很多辖区企业不想上市。

  对此,渝中区发布了《渝中区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近五年上市工作计划目标,将挖掘上市资源储备等12项工作作为重点任务,将企业上市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推动责任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同时,展开一系列行动:组建企业上市工作专班,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金融办等24个部门组成成员单位;成立“联系服务拟上市企业”与“办理上市相关政务服务事项”2个工作组,制定企业上市工作计划、上市企业联系服务名单、拟挂牌上市企业工作专班名单等,一企一专班全程跟踪服务,尽全力为企业的上市之路扫清障碍、给予支持;制定《渝中区挂牌上市企业扶持办法》,目前已累计为26家企业发放财政扶持资金2458万元;举办培训、专题会、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帮助企业对接股权投资机构,增强企业家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

  如今,不少辖区企业对上市充满了期待,而新大正物业便极好诠释了“榜样的力量”。

  作为一家专注城市公共服务与设施管理的老牌传统企业,新大正物业综合实力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稳定,但新大正物业并不满足于这种现状。

  2019年成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以来,新大正物业的形象和价值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建立了学校物业、公共物业、办公物业、商住物业、航空物业五大业态,物业管理服务面积近7000万平方米,并牵头编制团体标准《机场航站楼物业服务规范》,立志成为智慧城市公共物业服务领跑者。

  共  赢

  多方合作催生一批新“种子”

  “随着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相继落地,政府完善扶持政策、深化多方合作,持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重庆企业上市的春天到来了。”辖区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

  渝中区深化多方合作的同时,近年来还入驻了不少优质“新朋友”。比如:渝中区有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在内的国际三大会计师事务所。同时,该区还分别与农业银行、三峡银行、渣打银行、普华永道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为企业上市工作夯实金融支持保障,并充分发挥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全市唯一、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作用,不断扩展和深化双方在资源培育、上市培训、信息互换等方面全方位、多领域、多层面的战略合作,为企业打造产业孵化平台;支持股转中心探索建立对接中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合作机制,形成服务实体经济的地方资本市场体系。

  愿上市、能上市、会上市的渝中企业正越来越多。按照全区工作计划目标,到2022年末,渝中区将争取新增上市企业3至5家,推动更多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做大做强,为渝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增活力。

  渝中报记者 袁侨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