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急难愁盼” 群众幸福看得见

渝西都市报 2021年12月08日 钟 梅 陈科儒

大美永川

停车有序

医保服务更便捷

“四好农村路”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路

老城区的三河汇碧片区焕然一新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永川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聚焦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在“做”上狠抓落实,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始终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收获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的明显实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提升城市管理

  让群众生活更顺心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生活因智慧更美好。今年,永川区从一个个“小切口”入手,下足“绣花”功夫,坚持俯下身子沉下心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努力让永川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

  占道经营、骑门摊、马路市场、乱停乱扔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顽疾”。而精心细管则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持续创造宜居城市环境的根本途径。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永川区一方面积极开展市容环境秩序整治行动,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强化扬尘整治力度,还市民蓝天白云。为了擦亮城市建筑底色,今年以来,永川区城市管理局共拆除违法建筑、喷色整改25.2644万平方米。

  市容市貌是城市的脸面,也是对外展示的“名片”。为全力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永川区实施“道路平整”工程,保障市民“脚下安全”,维修了玉屏北路、箕山路、汇龙大道等车行道,维修了人民大道、昌州大道等人行道。实施城市易涝点整治工程,确保汛期排水通畅,完成城区30多处易涝点整治,更换水篦子300多套。

  环境卫生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难点工作。永川区城市管理局持续推进公厕“提质增量”工程,投资1123万元,新改建公厕9座,厕所品质提升50座已全部完成。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深化“4+2”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桶边”指导员制度,推动永川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坚持环卫精细化作业,城市环境更整洁,严格执行清扫保洁及垃圾收运作业标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不滞留,城区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城区5个街道建成区范围实现餐厨垃圾收运全覆盖。

  为真正让城市管理变得像“绣花”一样精细,不断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要,永川区城市管理局对城区各“门前三包”责任单位进行地毯式检查,引导市民共同守护美丽永川;积极围绕重点领域、区域和时段,集中整治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占道经营、非法营运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创优“城市管家”党建品牌,结合“周末红”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擦亮城市家具”“畅通城市秩序”“亮化城市盲区”“扮靓城市色彩”“净化城市立面”“焕新城市街景”六大志愿服务行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城市管家”,服务城市万家,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设立医保服务站

  让群众医疗更省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保工作,关乎民生,惠及群众。

  以前,群众参加医疗保险需到永川区医保局服务窗口才能办理。为实现乡镇群众足不出村就可办理相关医保业务,今年8月,全市首家村级医保服务站在永川区五间镇投入使用。

  73岁的代大爷是五间镇新建村人,很早以前他就想参加医保。由于参保要到城里的医疗保障局去办,一来二往要半天时间,嫌麻烦的他就参保一事便一拖再拖。10月22日,趁空闲,听说在五间镇新建景圣村医保服务站就可办理医保参保登记,代大爷便早早来到设在公路边的医保服务站。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结合自家经济条件,代大爷最终选择了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一档)。

  “村里这个医保服务站,好比是把医保局的服务窗口搬到了群众家门口,再也不用跑来跑去的了,确实省心。”看到一支烟功夫就办好了参保手续,代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来,永川区医保局以竭力办好群众身边的民生实事为重点,聚焦群众办事需求,让群众“少跑路、少等待”,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设固定服务站的基础上,在其余二级住院医疗机构设置了流动服务站,建立起“固定+流动”服务站模式。五间镇新建景圣村医保服务站的设立,就是让医保经办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延伸,让基层群众看病更省心、健康获得感更充实。

  五间镇新建景圣村医保服务站工作人员称,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在这个医保服务站,群众可办理参保登记、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登记、信息变更、暂停;信息查询,参保和就诊信息查询、凭证打印;异地就医线下备案;市外就医手工审核报销;特病办理、特病定点医院变更;个人账户关联等多项医保业务。

  11月,永川区又联合毗邻的江津区、四川省泸州市,深化川渝合作,对医保转移经办流程再次进行优化,“泸永江”医保关系转移实现一日办结,比原来缩短办理时间10个工作日以上,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修好四好农村路 让群众出行更舒心

  永川区宝峰镇龙凤桥村是昔日的市级贫困村。过去,泥结石路、泥巴路是困扰群众出行、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宝峰镇吹响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号角,截至目前,全镇硬化公路180余公里,在全区率先实现通组率、通畅率均达到100%。

  以前,路未通,群众想要的物资进不来,生产的农副产品出不去,群众常常为运输愁眉苦脸;现在路通了、宽了、平了,心情也舒心多了,昔日贫困村从内到外都散发着美丽乡村的特质。

  “以前泥巴路,现在水泥路。一个电话,收购商就上门收货,我们需要的物质也能拉到家门口。”谈及农村公路建设“由无向通、由通向畅”,龙凤桥村马家坳村民小组村民杨小军喜不自胜。

  “四好农村路”作为农村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沿线群众及周边企业的切身利益。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5年来,永川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出台农村公路发展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农村公路发展工作机制、支撑保障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行业主抓、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永川共建成“四好农村路”3800多公里,形成了干支配套、互联互通、内畅外联的路网体系,镇通畅率、建制村通畅率、撤并村通畅率、村民小组通达率、镇村通客车率均达100%。

  以路兴业,便民富民。今年,永川区委、区政府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同建设“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振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紧密结合起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的农村公路目标,全区计划建设500公里“四好农村路”。目前,永川区交通局联合区财政局、区发改委累计下达投资计划470.32公里,全区“四好农村路”已累计完工434公里,完成投资34720万元。

  改造老旧小区

  让群众居住更称心

  住房是民生之要。只有“住有所居,住得舒心”,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永川区秉承“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提升的重点项目进行多次研究部署,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切入点,因地制宜对老旧小区停车难、生活不便、雨污不分、管理无序等突出问题“开刀”,力求破解老旧小区一系列“老大难”问题,让群众居住更称心。

  电力新村位于胜利路街道石油路161号,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今年6月,电力新村因设施老旧、环境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被纳入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

  “过去小区没有门禁也没有监控,外面的人随意进出,很不安全,小车也是乱停乱放,争车位的事时有发生。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住起既称心又安心,幸福得很呢。”看着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健身器材、花台花圃、垃圾分类箱桶有序安置,车辆整齐停放的情景,冬日里享受着暖阳、坐在休闲座椅上拉家常的大妈大爷高兴地说。

  三河汇碧片区是永川老城核心区。昔日,公共环境杂乱、基础设施缺失严重是三河汇碧的真实写照。今年1月,随着永川拆除违章建筑,取缔占道经营,对墙面脱落、开裂、漏雨的老旧建筑进行修缮加固,完善片区道路、管网、路灯等配套基础设施,新建亲水休闲广场、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实施了黑臭水体治理和两岸生态景观修复后,“脏乱差”这个代名词便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永川人民周末和节假日的打卡地。

  电力新村老旧小区改造和三河汇碧片区改造让群众幸福感满满只是永川优化人居环境、推动城市表里有机更新的缩影。为把改造老旧小区这项民生工程做实,今年,永川投资3.04亿元,对中心城区241个老旧小区的环境卫生、绿化建设、活动场所、消防设施设备、雨污管网、便民设施、楼梯修缮、管线规整、安防系统等进行全面改造,涉及建筑物581栋,建筑面积149.9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67万户。重点打造1个“完整社区”、1条特色商业街、1个社区公园。目前,各个项目进展顺利。

  永川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永川还将进一步坚持一体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进行跨片区统筹组合,实施连片改造,以点带面,推进城市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和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让更多群众“住有所安、居有所乐”。

  本报记者 钟 梅/文 陈科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