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职创”融合发展 打造职教“永川样板”

——永川职业教育五年发展纪略
渝西都市报 2021年12月08日 张 玲

华为智能工程学院校园环境

凤凰湖产业园3D打印快速智造创新中心实操训练

科创职业学院实训基地设备实操

数控车铣1+X证书培训 通讯员 敖民极 摄

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国赛集训现场 通讯员 敖民极 摄

  本报记者   张 玲

  今年11月初,从永川职教中心考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子彭大刚,不但获得了全国技能比赛大奖,更收到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录取通知书,成为“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传人,将与深耕科研和工程前线的有志之士一起共同承担为国铸剑的时代重任。从永川走出去的职教学子彭大刚,正是现代职业教育下的优秀典范,也是永川职业教育结出的一颗硕果。

  一直以来,永川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府与院校、城市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探索走出“以教兴城、以职促产、以创助产、产教融合”的“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模式。近5年来,在永川这片职教热土上,大中专职业院校数量、在校学生人数已由2017年的15所、12.4万人,增加至现在的大中专院校17所、15.8万人,形成了在重庆各区县乃至成渝地区保持领先的职教规模,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可供借鉴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理顺体制机制:

  职教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不少企业反映,招来的学生得从头培训技术。毕业生也说,学校里学的在工作中用不上。”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杨敏说,前几年学校的一次调研显示,不少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亟须改革。

  “现代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太快,学校教学要想跟上,最好的法子就是跟企业实际相结合。”杨敏说,在永川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的牵线、搭桥下,我们与凤凰湖产业园的一线企业合作建立了3个学院。通过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大批企业员工走上讲台授课,在校学生也能零距离接触企业的一线案例。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能够与一线企业合作,并非偶然,这还得力于永川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动作为,有效打通校企合作瓶颈。截至目前,永川区职业院校新增的32个专业,其中23个与当地主导产业契合。校企共建1333个实训基地、44个专业69个订单班,21个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

  根深才能树大枝繁叶茂花荣。

  一直以来,永川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永川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单独运行。永川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做出将职业教育发展统归永川高新区管理的重大决定,成立了以永川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区委、区政府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科技、住建、规划、产业园为成员的西部职教基地工作专班。

  长期以来,永川区致力于“扩容提质、产教融合”,先后出台多项鼓励政策予以支持,全力构建“师资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设施共用”的良好职教生态。2017年出台“职教激励政策24条”以来,永川区累计兑现落实各类奖励补贴现金5790万余元。今年5月,由高新区牵头搭建和管理的师资共享网络平台已正式建成投用,有1749名来自院校的优质教师,企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技能大师,行业、社团等组织机构的专家人才成功通过选拔入库。不仅如此,永川还每年从院校选派1000余名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聘任6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深度实现产业、职教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

  大力扩容提质:

  职业教育“遍地开花”

  从2017年的12.4万名在校学生到如今的15.8万名在校学生,从占地几平方公里到如今10平方公里的发展规模……如今,永川职教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其中,重庆文理学院硕士学位点已成功获批,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成功转设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入围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入围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进入重庆市“双优”中职学校序列。

  重庆农业机械化学校、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从兴龙大道北端一直向南,直到凤凰湖,一所所面貌一新的现代化学校矗立于道路两侧。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永川城市扩张增添了原动力。

  据了解 ,永川区近5年投入70余亿元,在新城区征地7000余亩,新建、迁建职业院校7所,新增校舍面积58.9万平方米,入住学生7.6万人。到2025年,西部职教基地将形成建成区20平方公里、院校20所、在校学生20万人,年社会培训20万人的发展格局。

  发展质效并举:

  职业教育再攀高峰

  西部职教基地丰富的技能人才吸引了长城、雅迪、东鹏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现代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

  职教助力创新创业,依托院校打造“永创汇”双创品牌,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平台50个,产生了PDE5抑制剂一类新药等国内领先技术成果,永川双创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

  近年来,永川立足职业院校现有的科研优势,充分发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创业孵化基地和各类市级人才发展平台作用,积极建立区域性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运行机制,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永诞生,更多科技成果在永转化,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招商引资。充分借助职业院校资源,大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以优秀人才聚集创新资源和优质资本。

  如今,在职业院校带动下,永川城市新区拓展战略加快实施,三年新增城区面积6.8万平方公里,自2018年起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永川中心城区达80平方公里、80万人,城镇化率达72.8%,形成了1000米一个休闲广场、1500米一所职业院校、2000米一处湖泊景观的精美城市格局。

  永川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永川区充分发挥一手抓产业、一手抓职教的优势,双手合拳,十指相扣,有力推动“产城职创”融合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生产车间建在校园内,将学校课堂建设在企业车间,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把职业院校打造成培育优秀技能人才和优质科技型企业的“摇篮”。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  陈科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