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岩村,党员在党旗前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重庆日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记者 韩 毅
核心提示
红岩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实践价值。
首先,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其次,厚植爱国情怀,让爱国心、报国志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再次,激扬凛然斗志,砥砺奋进开新局。
最后,涵养浩然正气,担当时代责任。
有一种精神,让革命先辈不畏牺牲、挺身而出,不折不挠、宁死不屈,谱写了感天动地的人生壮歌。
有一种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激励着一代代人艰苦奋斗、继往开来,是英雄城市的红色标识。
这就是伟大的红岩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红岩精神的历史方位
“红岩精神与党的大多数革命精神诞生于革命根据地或革命军队不同,它诞生于党在国统区的革命实践中,集中反映了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中一个重要方面——国统区特殊环境下的革命斗争的精神风貌。这就是红岩精神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方位。”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副主任黎余说。
红岩,本是重庆的一个地名,因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迁址于此,并驻守近八年,而名扬四海。在周恩来等同志的带领下,中共中央南方局创造性地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1938年10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对侵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对国民党政府从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国民党内的投降、分裂、倒退倾向日益显现。
因此,高举抗日民主旗帜、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是当时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历史使命。
1939年1月,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
周恩来领导南方局暨南方国统区和部分沦陷区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巩固和维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团结中间力量和人民群众,坚持抗战,直到胜利;抗战胜利后,又为建立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争取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抗战胜利后,为争取新中国的光明前途,毛泽东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以弥天大勇亲临重庆与蒋介石直接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广泛会见各阶层人士,倾听他们的意见,宣传党的基本主张,表明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决心,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宽广胸怀和伟人气魄,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终经过艰苦斗争,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接受我党提出的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签订了《双十协定》。
解放战争时期,歌乐山的渣滓洞、白公馆是关押和杀害共产党人的人间地狱。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关押在这里的共产党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与敌人进行斗争,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忘给为之奋斗的新中国和为之奉献了热血生命的党组织留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血泪嘱托,总结出八条“狱中意见”,进一步锻造和凝结成红岩精神。
(未完待续)
据《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