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软件园获评中国“十大特色软件园区”

渝西都市报 2022年01月15日 饶金兰

  南岸报记者  饶金兰

  日前,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在成都举行。作为国内规格最高、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软件行业盛会之一,大会为中国“十大特色软件园区”授牌,重庆软件园获此殊荣。会上,重庆软件园致力“聚人才、兴产业,推动软件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分享,为软件产业在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的当下,探索出了一条引发行业共鸣的转型创新发展之路。

  以人聚业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以城市命名的重庆软件园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园区于2019年9月在重庆经开区正式开园,2020年9月入选首批重庆市软件产业园(综合型),是重庆市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深度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产业平台。

  通过政府企业对接、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等举措,重庆软件园聚集产业生态资源,聚合产业创新要素,聚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构建起软件、游戏、数字文创项目产业生态的聚变效应。

  近年来,重庆软件园打破固有的人才招聘方式,采取“产学研用”多管齐下,在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持续发力。

  2021年上半年,“重庆软件园人才行”游戏专场招聘会在重庆邮电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举办。包括罗布乐思(重庆)创新中心在内的13家知名游戏企业提供了230余个就业岗位,为重庆游戏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2021年下半年,“重庆软件园人才行”系列“校园行”之后,重庆软件园首次面向渝外人才,开启“城市行”引才活动,走进北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十余所在京高校学子和想回渝发展的应聘者对园区企业展现了浓厚的兴趣。

  据统计,重庆软件园去年共举办10场人才行活动,包括在川渝地区的9次校园招聘和1场城市行,形成了良好的人才聚集效应。

  以人为本

  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人才的引进培养,归根到底是服务市场、服务产业,从而形成人才聚集、产业发展的双赢效应。重庆软件园在搭建企业用人与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的同时,主动与企业携手,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重庆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首期培训班开班式上,来自腾讯游戏的一线工程师化身讲师,为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新疆大学等10余所本专科院校的学员们,系统讲解了企业的各项用人需求,还通过结合实战,有针对性地培养,帮助学员快速融入工作。

  重庆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以软件开发类、软件测试类、数字艺术类、信息安全类、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全媒体设计与运营等产业方向进行产业人才培养、大学生实训、创新创业孵化及加速。今后园区还将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产业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打造重庆软件园产教融合生态链。

  从长远来讲,重庆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将采取“五引模式”来实现目标,具体包括:引企入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集群式培养产业人才;引产入校,工学结合,共建现代学徒制;引师入企,共建双师型师资;引生入企,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引赛入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

  以人兴城

  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生态

  重庆软件园一直强调“做人才=做产业”的运营思路。产教融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园区、企业、高校多方的合作共赢,是多方互动与整合的过程,更需要深度合作,而重庆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作为未来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战略级抓手,能让人才培养活动体系化、持续化地运作下去,目前重庆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正在向着预期的方向快速发展。

  未来,重庆软件园将继续以产教融合基地为枢纽,链接起产教融合各方主体,努力推进教育、人才、企业、资本等创新要素的快速聚集,同时认真分析园区企业的诉求,进行探索研究,寻求共赢模式,为重庆软件园产业生态培育打下扎实基础。

  围绕打造中国软件名园的目标,重庆软件园以“一园多点”的园区空间布局,园区已集聚国家级产业基地5个、国家级产业机构6个、重要产业支撑平台20个。预计到2025年,园区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成为高起点创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的重要支撑。

  据《南岸报》(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