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

渝西都市报 2025年09月18日

  张儒学

  我喜欢像读诗一样读山,读出山的豪放与大气,读出山的悠闲与豪迈。

  每当我有空时,喜欢站到院前,去读我家对面那高高的山,山总是不停地变幻着,像变魔术一样,给了我无尽的想象和乐趣。早上起来,山被白雾笼罩着,像一首朦胧诗般充满着诗意的美。那雾似一层薄薄的轻纱,雾气在山间缭绕,不但整个大地上白茫茫的一片,就是那山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一般,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当阳光漫过山间,透过雾霭洒下斑驳的光影,像是给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不一会,山的轮廓初现,连绵起伏,仍像诗一样意境深邃,青翠欲滴,美不胜收。

  山的色彩随着季节而变化,每个季节都像诗一样绚丽多彩。那山上除了一部分树林外,其余的全是种粮食的土,那山上的土黑黝黝的,像没被污染的天空一样纯净。尽管去山上耕种比较远,但山里人似乎没嫌弃这山上的土,虽然种那山上的土很费力的,但他们也像种山下的土地一样精耕细作。山在人们心中并没有想象中的浪漫,而是跟山里人一样实实在在,有了思想更有了感情。山在那些长势良好庄稼的点缀下,像诗句一样充满着耕种和收获的美。

  当春天来临时,山上的野花开得正盛。它们或红或紫,或黄或白,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间。山上的野果尚未成熟,但已经能嗅到它们即将到来的香甜。小鸟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它们落在树枝间,边啄食边欢唱,为静谧的山增添了几分灵气。那些在山上干活的山里人,沿那条山路喘着粗气往上爬,爬累了就坐下来歇歇,感受一下山的清幽与静美。山上还不时传来人们干活时说笑声,还有那条清清的沿山奔流的小溪,远远看去如细细玉带般飘下来,成了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山因此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飘逸美。

  由于那山上的土太远,种粮食也累。人们因地制宜,在山上栽起了李子、梨子、橘子等果树,做成了一个个自家的小果园。可那些小果园却是联在一起,整个山上也就成了一片大果园,远远看去,像一本厚厚的诗集,将山抒写得淋漓尽致。夏日炎炎,阳光灿烂,山中的果树郁郁葱葱,果子似乎开始成熟,红彤彤、黄澄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偶尔有风吹过,带来阵阵果香,令人心旷神怡。那果园里一棵棵果树整齐地排列着,茁壮地伸展着枝叶,微风拂来,绿叶摆动。此时的山,不再是单纯的悠闲淡然的美,更多了些豪放大气的绚丽。

  金秋是橘子成熟的季节,山不再巍峨挺拔,而蕴含着无尽的喜悦与欢乐。橘子树上也挂满了橘子,橘树被沉甸甸的果子压得低下了头。熟透了的橘子,黄色的、橙色的,和橘树的叶子黄绿相间产生出鲜明的对比。而有些绿色的橘子,也许还没熟的缘故,藏在枝叶间,像在玩捉迷藏,不易发现。微风吹过,它们也禁不住欢快起来,在阳光下跳跃着,闪动着……山便在金黄、深绿、火红的交织中,变得五彩斑斓,如诗如画,更是美仑美奂。

  冬天的山被白雪覆盖,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山不再显露它的苍翠与峻峭,而是以一种更加柔和、宁静的姿态,展现出它的刚毅与静谧。那山与连绵起伏的群山连一成一片,像是穿上了银色的盛装,每一座山都显得那么庄重而神圣,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尽管寒风凛冽,但依然保持着它的坚韧不拔。正如那句古诗所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无论是厚重的积雪,还是刺骨的寒风,都无法动摇山的意志。远远看去那山,不仅让人浮想联翩,更让人看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如今,在县城生活了多年的我,每当回乡下老家,总是去到院前读山,仿佛觉得那山读起来格外的亲切,不管是坐着读或是走着读,那山似乎越读越美,美得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晨曦中,随着太阳的升起,山仿佛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闪烁着柔和而温暖的光芒;山上的树木则被染成了一片翠绿色海洋,随风摇曳生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特有的清香气息,让人看得心旷神怡;黄昏里,天边的霞光与大地的轮廓交织在一起,山色更是鲜艳夺目,五彩缤纷,形成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卷。随着夜色渐浓,星星开始点缀夜空,山就变得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山也在无尽的遐想中,充满着梦幻般旖旎的美。

  我喜欢读诗一样去读山,读出山的豪放与厚重,读出山的宁静与谈然。

渝西都市报香海棠 11读山 张儒学2025-09-18 2 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