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文 刘 灿/图
7月5日,永川区中山路街道星光社区俊豪宽天下小区热闹非凡。只见小区邻里议事堂里,星光社区“大党委”共建单位党员志愿者、小区物管人员、社区义工摇身变成生活达人和行家里手,为居民免费冲洗地毯、磨菜刀、理发、诊疗,让居民不出小区就享受到便捷的贴心服务。
眼前邻里和谐的温馨画面,是中山路街道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打造幸福邻里新模式的具体体现。
中山路街道地处永川城市核心,面积54.27平方公里,辖16个社区、6个村,常住人口42.6万人,有物业小区212个、三无小区412个、安置房小区11个,有100余家驻区单位。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之小事,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具体实践中,为深化落实“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今年以来,中山路街道积极依托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围绕打造“幸福邻里”工作主线,凝聚多方资源力量,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服务实效,让居民切身体会到“同住幸福邻里,共享幸福生活”。
资源共享 服务民生力量不断增强
何为社区“大党委”?
“街道以社区党组织为轴心,统筹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兼职委员’的方式组建社区‘大党委’,明晰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压实各方责任链条。”中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佳说,社区“大党委”在社区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是推动各单位、各领域党建联结贯通、融合发展的议事平台,是实现社区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的有效载体。
社区“大党委”成立后,如何运转?
“运用联席会商机制、党建联建机制、小区网格联系机制、报到服务机制、双向评价机制‘五项机制’,推行组织联建、党建联抓、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六联行动’,落实社区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个性清单‘四张清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社区重大问题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利用和整合各类资源,开展以治理、服务为重点的党建联建;号召在职党员回社区回小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刘佳说,社区“大党委”议事决策一般采取联席会议的形式,会议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主持召开,对辖区发生的重大问题以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进行民主议事协商,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
在永川区委组织部的有力推动下,目前,中山路街道已横向到边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推进辖区100余家驻区单位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会商共办邻里事。纵向到底健全“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推动164个小区功能型党支部、84个实体党支部全覆盖534个网格,实现网格最小单元“找得到组织、看得见党员”。
整合力量 居民诉求有更多解决路径
社区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小单元。居民遇到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第一反应就是找社区。但社区人手和力量有限,没有能力一一回应居民所有诉求。如今,随着社区“大党委”的成立,社区力量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促”转变,居民诉求也就有了更多解决路径。
今年4月19日,卧龙凼社区专职网格员在日常巡查走访时接到化工厂小区居民反映,称小区大树年久未修剪,枝繁叶茂,存在引起电线短路、树枝掉落伤人等安全隐患。因化工厂小区属“三无”小区,居民属于低收入群体,且无大修基金,小区无法自行消除隐患。得知此信息后,卧龙凼社区“大党委”立即召开联席会,共同研判后提出解决方案。随后,11个共建单位100余名在职党员历时1个月合力完成修枝清患工作,居民纷纷叫好。
让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的不只是卧龙凼社区。今年4月,有市民投诉昌州路社区三河汇碧片区每到夜晚有10多家歌厅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为解决这一问题,昌州路社区“大党委”迅速研判,通过召开联席会,邀请辖区“大党委”共建单位、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多方共商共谋,促成共建单位中山路派出所、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认领问题清单。随后,通过测试噪声、召开专项整治会议,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歌厅负责人限时10天整改(安装隔音门,凌晨2点至8点禁止营业),确保音量符合环保要求。5月,在开展“回头看”时,三河汇碧片区歌厅已全部安装隔音门,歌厅噪声扰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居民需求清单“摆出来”,共建单位资源清单“亮出来”,基层治理成绩“晒出来”。如今,随着中山路街道社区“大党委”深入推进,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小区功能型党支部党员、物业企业党组织党员等已成为社区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社区“大党委”共建单位也从社区治理“旁观者”变成社区治理“参与者”,从人、财、物上解决居民停车难、房屋漏水、楼院管理难、邻里纠纷等急难愁盼问题,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实现在家门口“升级”。
轮值主办 激发共建单位参与热情
近来,在阳光尚城小区和俊豪宽天下小区,居民口中总离不开“幸福”二字。而居民的幸福其实得益于社区“大党委”轮值主席制度。
为进一步激发“大党委”共建单位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中山路街道社区“大党委”还建立了轮值主席制度,由社区“大党委”共建单位中的兼职委员担任,任期3个月,轮值期间负责协助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协助跟踪督办共商问题、共建活动的落实情况,并做好任期述职,最大限度发挥社区共建单位作用,让兼职委员与社区的互联共建从日常工作合作变为多方协同共治。
“轮值主席制度让大家都有机会成为主角,既提升了共建单位服务社区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搭建起了相互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的平台。”中山路街道党建办负责人曾垂凤表示,依托轮值主席制度,社区“大党委”共建单位主动发挥职能优势、党员专长,组织策划了各类家门口志愿服务活动。
这不,7月初,在阳光尚城小区,玉清社区“大党委”轮值主席单位——神女湖小学老师特地为小区业主和学生上了一堂《预防溺水 守护成长》暑假儿童安全防范知识讲座;在俊豪宽天下小区邻里议事堂,星光社区“‘5102’惠邻有感”集中便民服务活动热火朝天。只见星光社区“大党委”轮值主席单位——区委宣传部邀请区人民医院、尚善义工等单位上门为小区业主开展义诊、剪发和冲洗地毯等志愿服务。
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为激发共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热情,中山路街道整体推动实施了“近邻党建”强基行动、“惠邻有感”暖心行动、“睦邻有我”解纷行动、“请邻建言”议事行动、“悦邻文化”塑魂行动、“聚邻阵地”提升行动“六项行动”,促进社区民生热难点问题解决。
下一步,中山路街道还将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共建单位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依托“大党委”联席会议,以居民“需求清单”为靶向,联合“大党委”共建单位链接“认领清单”,让基层治理更有效率、居民生活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