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法治社区微客厅”,让市民在家门口了解法律知识。
本报记者 钟 梅 文/图
前不久,位于永川区胜利路街道的“法治社区微客厅”在社区居民中火了。
10月18日,记者顺着胜利路拐进石油路,在石油路和石油西路相交处见到了市民打卡的网红地——“法治社区微客厅”。
“法治社区微客厅”主要色彩为淡蓝色。在一大片蓝色的地面上,一块书写“法治社区微客厅”7个大字的红色大理石石碑甚是醒目;在黄蓝相间的水波造型长廊里,三三两两的市民聚在一起聊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石油西路一侧的“法治文化主题广场”上,市民站在法治宣传栏前认真阅读法律法规知识。
看着眼前的一切,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行道路,脏而且乱。
胜利路街道相关负责人称,石油路“法治社区微客厅”之所以与其他街区不一样,缘于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为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改善老城人居环境,胜利路街道将老旧小区升级改造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相融合,因地制宜在社区设置法制文化主题广场和法治宣传栏,新建法治功能设施,以此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胜利路、萱花路、文曲路是胜利路街道主要道路,人流量多,慢行交通需求旺盛。一直以来,这些道路不同程度存在人行道破损、非机动车道不连续、路口衔接不平顺等问题。
为提升像胜利路等老城街区基础设施,修复这些路段的绿化系统及交通环境,让它们焕发新活力,胜利路街道率先在胜利路、萱花路、文曲路等路段启动了“安全、连续、舒适、便捷”的城市慢行系统。
“城市慢行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该负责人说,现如今,在胜利路街道,除了“法治社区微客厅”让人耳目一新外,人行道上用红色透水混凝土铺设的城市慢行系统也让人感受到了老城发生的蜕变,市民也体验到了“慢行系统”带来的“慢生活”乐趣。
“慢行系统既保证了道路的平整、防滑、耐磨、舒适等功能,又达到了美观效果。”家住五板桥附近的肖女士对老城发生的变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肖女士说,以前每天吃完晚饭后他们都会到桂山公园走一走。自从文曲路铺设了慢行系统后,他们每晚散步的行程拉长了。首先在文曲路走上一圈后再到桂山公园走一走。特别是雨天,走在慢行步道上,完全没有湿滑的感觉。
“法治社区微客厅”和城市慢行系统只是胜利路街道优化人居环境,推动城市表里有机更新的一个个镜头。
近年来,针对老城年久失修、功能失调、物业失管、市民失落等突出问题,胜利路街道抓住国家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永川攻坚创“国卫”等重大机遇,补短板、还欠账、治痛点、大扫除,有序有力推进城区硬件更新、老旧小区、街区改造,受益居民达4.8万人。下一步,该街道将坚持硬件改造与管理提升并重、消除隐患与完善功能并重、小区内部改造与公共空间再造并重、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并重的方式,标本兼治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点线面结合推进老城有机更新,专群并重巩固污染防治成果,让市民的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