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车雪橇赛道工地 (津北公司供图)

2月2日,北京冬奥会冰壶混双循环赛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开赛,中国队迎战瑞士队。图为中国冰壶队范苏圆和凌智在比赛中(右一道)。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江津日报讯(记者 易志慧 罗 梅)北京2022年冬奥会热度不断,在这场全球盛会中,惊艳世界的“冰立方”,以及被誉为“雪游龙”的国内唯一、亚洲第三条符合奥运竞赛标准的雪车雪橇赛道主体结构均由江津本地企业——重庆市津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北公司”)承建。1200名建筑工人中,90%是江津人!
误差2毫米以内
5个月完成“冰立方”主体结构
“冰立方”是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也是世界唯一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可交替运行的“双奥”场馆,更是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会场馆。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该项目于2020年2月14日拿到复工许可,但直到2020年5月,津北公司才正式入场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工程质量要求高……津北公司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了5个月,就完成了全部主体工程,为“冰立方”如期通过完工验收,并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第一个实现完工的改造场馆赢得了宝贵时间。
“‘冰立方’主要服务冰壶比赛,而冰壶比赛对赛道的要求极为苛刻,施工要求技术非常高。”津北公司直营公司总经理吴天强告诉记者,“就拿泳池改造来说,为满足冰壶项目对冰面的需求,底部混凝土施工要求地面水平及垂直度误差不超过2毫米。”
国内第一条
津北公司参建冬奥“雪游龙”
近日,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相继迎来冬奥赛事。这里也是本届冬奥会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海拔2800余米,赛道顺陡峭的山势而下,运动员竞技可达135公里/小时。建筑场地的地形变化复杂,从北侧高点至南侧低点区域的高差约有150米,平均自然坡度超过16%。为保证运动员过弯时安全性和竞技性的平衡,需根据每一处弯道变化相应调整赛道的曲面形状,近2公里的赛道,几乎每个截面都不同。这种高难度竞技场馆的建造,此前国内从未有过。这也是国内唯一一条、全球第17条、亚洲第3条符合奥运竞赛标准的赛道。
“对我们而言,除了要面临高海拔、零下28摄氏度的低温等恶劣气候影响之外,还要克服缺水、住宿交通不便等难题。”吴天强回忆,由于项目位置偏僻,工人只能在40公里以外的地方住宿,每天凌晨5时30分统一乘坐大巴前往工地,一直工作到夜里12点。特别是在冬季,极寒天气下施工条件异常艰苦,为防止混凝土凝结,不得不靠电热毯、加热吹风机辅助才得以正常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