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万明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教育协同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一环,是提高两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永川区是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西部职教基地,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机遇下,永川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力争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担重任、走在前。
一、抢机遇,在战略上“主动谋”。对标对表川渝合作任务,与泸州、自贡等地谋划形成5个合作意向、11个合作事项。做到早谋划、早布局、早行动。一是建好机制。主动到泸州、宜宾等毗邻地区多次交流洽谈,定期开展互访活动30余次,座谈会晤具体事项,探索建立长效对接机制,推动合作实现同频共振;永川、泸州、江津、荣昌四地建立轮流主持的联席会议制度。二是统一意向。建立教育行政部门、院校两级合作协议,推动教育共建共享、系统发展。主动与泸州、宜宾等地互访对接,成功与泸州、宜宾等区县签订合作协议4份,协同推进方面项具体合作事项。永川区内6所职业院校分别与四川卫生康复职院、自贡职校、富顺职校等签订校际合作协议,达成支持合作发展等方面合作意向。三是明确目标。聚焦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产教融合、教育督导等五大领域,加快构建合作机制,促进教育一体发展、协同发展和创新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先行区、区域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试验区、教育督导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二、求合作,在对接上“主动推”。聚焦与毗邻地区合作项内容,及时破解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度合作提供有益经验。一是互鉴互学。永川与泸州市8所中小学在干部培养、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组织水电职院、城市职院、技师学院等8所在永院校分别与泸州、宜宾、自贡11所职业院校结对,在资源共享、师资培养等方面优势互补、合作共进。举办首届渝西川南名师课博会、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永川、荣昌、江津、泸州四地近千名中小学教师、20余所中职学校参加。举办成渝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创新职教师资培训班,首期完成中职师资国培项目75人。组织辖区职业院校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制造业技能大赛,川渝两地56支参赛代表队、153名选手参加。二是共建共享。建立人才交流共享机制,组建教师发展智库,成立渝西川南乡村教育联盟并完成乡村教育专家遴选和培训。三是深化合作方式。在永高校新组建财经职业教育联盟、人工智能职业教育联盟等职教合作平台8个,川渝两地院校、企业、协会等近200个成员单位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就业创业、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产教融合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三、促落地,在创新上“主动试”。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动人才培育、资格互认等方面先行先试、创新示范。一是探索教育政策一体化。实行两地校长教师职级互认,校长任职资格、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教师荣誉称号等在两地同等有效,为两地校长教师流动提供便利;实行两地学龄儿童入学资格互认,泸州泸东新城、永川港桥工业园区等毗邻地区适龄儿童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入学,近几年,永川区接收泸州籍中小学生300余人,中职学生1500余人。二是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在永职业院校结合专业优势与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0余家四川地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无人机、电竞等专业领域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三是提升合作实效。聚焦共享优质教师、课程等资源、协同开展师范生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有力推动重庆文理学院与泸州、自贡等地10多所学校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协议。
(作者单位:永川区委教育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