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报记者 邬 姜
眼下,桑葚迎来了丰收的时节,九龙坡区西彭镇新民村,喜乡遇合作社的田坎上,鲜嫩饱满的桑葚长势喜人。
这段时间,前来采摘购买桑葚的游客络绎不绝,下田坎、翻桑树,品桑果,尽享采摘乐趣。
“一田多收” “稻田+”生态种养
在喜乡遇合作社的稻田田坎上,游客来回穿梭摘果,一筐筐的桑葚被运往周边。
这是合作社2019年成立时,在田坎上种下的桑葚树苗。一颗颗红黑发亮的桑葚果挂满了枝头,让人垂涎欲滴,空气里弥漫着阵阵果香。
“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好,桑葚甜,适合休闲游,走走田坎,摘摘桑果,好像回到小时候。”游客张女士带父母来踏青,打算摘10斤,除了食用外还用来泡酒。
合作社20多亩稻田的田坎上,种植了200多棵台桑。合作社理事长王文隆介绍,田坎桑葚源于九龙坡“一田多收”“稻田+”生态种养,在保证土壤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既发展了经济,也不占用基本农田,而且使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产值更大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新民村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合作社因地制宜在田坎上发展桑葚特色种植,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与尝试,桑葚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今年喜获丰收。
去年,合作社新种了五六千棵桑树,品种为台桑和本地桑葚。明年4月,桑果便到了成熟时期,市民游客可前去体验采摘桑果的乐趣。
延长“树下”产业链
桑葚属于浆果,如挤压容易破损而流出果汁。为了应对暴雨暴热等天气,保存桑果最有效的方法是晒干。将挑选好的桑葚置于阳光下暴晒,翻动桑葚,使桑葚能均匀干燥,但是费人力费时。为此,今年合作社购置了一套烘干设备,在供游客采摘桑葚的同时,延长“树下”产业链,把工人采摘下来的桑果运往厂房烘干,提高了桑果的产品附加值。
合作社算了一笔账,新鲜桑果15元一斤,桑果干60元一斤,而且还供不应求。
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合作社的计划中,桑葚产业还准备“做加法”,“等明年新桑树成批成长后,不仅可以摘桑果,还能摘桑叶制成桑叶茶。”
而这一树树甜蜜的“致富果”,可为当地的村民提供两百个就业岗位,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本报有删节)
据《九龙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