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陈欣薇/文 袁卿予/图
核心提示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更是经济向“高”向“新”攀跃的新引擎。永川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
如何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永川加快培育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贡献力量?今年两会期间,永川部分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就此展开热议。
宋开颜代表
加快转型升级 为永川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国有企业,永发展集团公司应在持续深化“三攻坚一盘活”改革中有所作为。建议突出城市建设运营、新质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三大主业”,发力数字经济、自动驾驶、科技影视、生物医药及大健康、资源开发利用、低空经济“六大赛道”。
抓好新质产业培育。积极筹办第二届上合组织电影节暨“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第二届智能汽车应用场景挑战赛等活动,推动产业链企业加速聚集。初步搭建蛋白、细胞研发运用“六大公共平台”,组建5亿元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基金,达硕项目投入运营,城西智慧产业园开园并入驻闻泰医疗总部、安图生物西南医学检测中心等项目。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大力招引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生态企业。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大数据产业园F区、大安无人机制造基地规划建设,建成科技片场二期、生物技术产业园一期、城西智慧产业园等项目,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努力实现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速高于全区经济增速,为永川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积极贡献。
雷云伍代表
强化镇园协同 推动三教产业高质量发展
永川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实在,分析形势准确科学,部署工作思路清晰,是一个主题鲜明、定位高远,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报告,把永川的发展全面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定位,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和布局,找准了推动全区又好又快发展的精准路径,对三教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教镇位于永川北部,建议牢固树立镇园经济一体化发展理念,强化镇园协同,深化服务园区意识,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做好西部模具城等重点项目落地保障;围绕园区、镇域主导产业,突出镇域工业基础优势,全面实施资源招商、以商引商,争取更多的项目和企业落户三教,积极布局产业配套延链项目,加快实现新材料、智能家居、特色消费等产业集群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完善园区服务功能,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完善配套园区的住宿、餐饮、旅游购物一体的生活服务区,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打造高品质生活圈,推进实现以产聚人兴镇、以镇留人促产,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和合三教。
赵萍代表
聚焦大健康 加快发展永川生物产业
建议瞄准生物产业前沿,加快布局大健康产业。围绕我市“33618”中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中的生物医药,以及18个“新星”产业集群中的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根据永川区域特色,重点布局蛋白药物产业、细胞药物产业、先进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三大核心产业集群,建成立足成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引领基地和全国知名的生物技术创新基地。
加快建设生物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依托永川生物产业园区,建设符合生物与医药产业专业需求的承载空间和国际化标准的功能平台,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创新创业团队的“轻资产拎包入驻”。设立孵化基金,提供企业投融资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孵化资金支持。加快园区科技平台建设、创新大赛、产业论坛、实验室申报等工作,大力吸引聚集高水平专业技术和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促进生物经济,建设新质产业集群。依托永川产业、研发和园区基础,加强优质项目招商力度,结合区域和国家大健康需求,积极发展高水平生物产业,在重点领域推动产业链领头企业成长,力争在未来3—5年内形成优质产业集群,为永川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王建委员
保护优先 综合开发 全面延伸林业产业收益链
为了有效将永川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近年来,永川区林业局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城乡建设,持续完善林业产业体系,形成了以重庆理文为依托的竹浆纸一体化产业,构建了以香港乔治伯爵、汇友家居、冠森木业和正天木业等规上企业为主的木及木制品产业集群,同时打造以茶山竹海、石笋山、张家湾楠木林为代表的森林公园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生态旅游。
建议永川区林业局下一步继续铆足干劲、乘势而上,谋划“以竹代塑”产业布局,围绕理文竹原材料公司建设竹示范基地15000亩,有力推进理文第三期50万吨纸浆项目建设,力争理文公司竹原料统筹公司(总部)落户永川,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竹加工企业,提升我区5万亩楠竹林地经济效益。优化林业特色产业集群,在临江镇“桢楠+臭黄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成熟的长城汽车、理文造纸等工业企业和五间镇蘑菇产业,探索发展林菌、香薰植物栽培和林药等多元化林下种养殖业。
赵安乐委员
建筑行业有需求 政府搭台稳发展
建筑业作为经济改革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为解决经济发展、群众就业等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来,永川区民营建筑企业面临发展难题,其原因有已建设项目工程款难收、建筑企业融资困难、本地建筑企业竞争力不强、民营建筑企业信心不足、找不到发展方向等问题。
因此,我建议待建工程项目除排危项目外,必须评估资金情况,无资金不实施,资金不足不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加强对工程进度款和结算款的监督把控,按时发放、限时结算;根据企业所需,政府应当发挥纽带作用,鼓励银行为诚信的建筑企业融资贷款,解决企业资金难题;政府应当根据区内各建筑企业分布的镇街进行全面摸排,了解企业现状,引导不适应建设工程市场的企业转型或整合,为运营中的施工企业配资源(如业绩和其他),进一步提升区内建筑企业资质,使得区内建筑企业发展稳定,业务逐步往区外市外拓展,切实做到引思想、扶一把、稳发展、做强大。
徐晓东委员
发展壮大茶产业 擦亮永川秀芽“金字招牌”
近年来,永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推动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遵循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战略,积极引进高端智力资源,如陈宗懋院士工作站以及中茶所专家工作站的开设运营,为永川茶产业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和创新活力。
针对永川秀芽的发展现状,我提出以下建议:种植方面,建议采用绿色种植,打牢基础。永川秀芽的品质源头在于种植环节,必须从种植环节抓起,大力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提高茶叶的安全性和茶叶品质。其次,强化从业人员技能提升,依托区内的重庆市茶叶研究所、各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设立永川秀芽专项培训基金,为从业人员提供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永川秀芽长远发展储备技能人才。政府要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与对外宣传,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扶持,降低茶农的生产成本和风险,并在宣传方面把重庆主城作为推广永川秀芽主战场,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永川秀芽知名度,把永川秀芽推向重庆、推向全国、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