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日报讯(记者 叶 露 通讯员 罗亚玲)春风拂过,万物苏醒。在万盛,1.6万亩茶园的茶树吐出嫩芽,茶农抢抓农时采摘春茶。
在万东镇新田村夏方茶场,采茶工人腰挎小竹篓采茶忙。“工人将茶叶采摘后,统一拿到制茶点称重,1斤鲜叶35元。同时也要看质量,现阶段鲜叶采摘标准是‘单芽’,无夹杂物。”夏方茶场负责人夏光云说。
1997年,在外务工的夏光云回到老家新田村探亲,恰逢新田村75亩茶山对外承包。“这里是山地丘陵地带,平均海拔600米,气候、土壤十分适合绿茶生长。”1999年,经过多番思索和考察后,夏光云承包下75亩茶山,之后陆续将茶山附近的荒山开辟出来,种植茶树,先后投资近100万元,成立了方家山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现有茶园基地170亩,种植了‘巴渝特早’‘川种’‘黄金茶’等品种,今年预计能产干茶4600斤。”夏光云介绍,随着生态茶园的严格管控,茶叶品质逐年提升,所产优质茶叶畅销区内外,茶产品供不应求。
夏光云介绍,该茶场每年采摘三期茶叶,2月下旬采摘明前茶“单芽”,3月采摘“一芽一叶”,4月后采摘大宗茶。其中,每年能制明前茶“独芽”300余斤、“一芽一叶”800余斤、大市茶3500余斤,年产值达60万余元,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达15万余元。
如何将茶园管护好,守住原汁原味,保护生态又握紧手中的钱袋子,万盛茶农有着淳朴又管用的一套办法。
在青年镇板辽村重庆翠信茶业基地里,茶树成排延伸,像五线谱般跳跃在“茶梯”上;纵横交错的生产便道,将一片片茶林连在一起;杀虫灯、黄板、捕食螨等绿色防控病虫害设备一应俱全,相间着布置……一幅规范有序的现代化农业图景跃然眼前。
如此景象在万盛的茶山随处可见。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坚持生态建园、绿色发展、科学管理思路,促进茶叶产业基地规范化建设。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安排,投入到茶叶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不断强化路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壮大茶叶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鼓励和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到专业合作社或中小茶场,多种茶、种好茶;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使用有机肥,坚持绿色防控病虫害,切实减少农药使用量,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
当前正值万盛经开区春茶采摘期,各茶叶生产基地一片忙碌景象。目前,全区茶园总面积1.6万余亩,主要生产绿茶和红茶,年总量约73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