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
他先后参与组织筹办省部级以上茶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数十项,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全市职业院校及茶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并获近百个奖项。
由他牵头开展的茶文化普及和技能培训达到1000余人次,参加茶叶相关培训活动200余次,培养茶叶从业人员及爱好者6000余人。先后完成课题研究3个,发表论文5篇,出版教材4本,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一个个数字,记录下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茶学与茶叶加工专业教师陈应会的成绩与奉献。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自2013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成为一名老师以来,陈应会始终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引领专业建设,传播茶文化、壮大茶产业、传承茶技能。
近5年来,陈应会先后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重庆市技术能手、第五批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职业技能竞赛领域专家库专家、重庆市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培训专家、永川秀芽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黄炎培杰出教师、巴渝青年工匠、青年岗位能手、永川十大工匠等荣誉称号。
2022年,陈应会又公示入选“重庆英才·高技能领军人才”,其人生画卷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专注是成功的基石
37岁的陈应会,浓眉大眼,总是面带笑容。每每提到他,同事和学生总是不约而同发出赞扬之声。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大家都说,陈应会的成功源于他的专注。
陈应会是河南人,高中毕业后便来到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学习。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巧在中华茶艺山庄观看茶艺表演的他一下子就被长嘴壶表演吸引住了。于是,陈应会便跟领班打听是否招人,刚好山庄缺一名服务员,陈应会便高兴地应聘了。不久后,踏实肯干的陈应会就被提拔为领班。做领班后,他有了更多时间自学练习长嘴壶表演。两三个月后的某天,中华茶艺山庄来了一拨客人想看长嘴壶表演,但之前表演长嘴壶的师傅有事走了,陈应会便毛遂自荐去表演。随后,得到客人肯定的陈应会更加勤奋练习长嘴壶表演。
2010年,陈应会受中华茶艺山庄派遣参加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后又到北京参加迎接外宾的表演,这些都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他决心要做一个好的长嘴壶表演茶艺师。在之后的活动中,陈应会结识了很多茶艺师、茶学专家和茶文化传承者,这些都让他从对长嘴壶茶艺表演的了解深入到对茶文化的了解。其中,对陈应会影响最大的是重庆江风茶道掌门人魏自建。在魏自建的建议下,陈应会在表演中添入太极等传统文化元素,后来陈应会又来到杭州,成为“杭州太极茶道苑”第六代掌门人郑纯辉记名弟子。2012年,在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经过一年的茶艺专业学习,陈应会系统学习了茶叶发展史、饮茶史、中国茶叶基础等课程及茶艺表演,并开始代表学校参加各类茶艺比赛。
成为光才能散发光
陈应会的优秀和专注引起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领导的重视。2013年,作为特殊人才,陈应会成为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一名老师。
“2013年,参加重庆市首届茶文化品鉴会(第三届茶艺表演大赛)暨2013年全国茶艺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分赛,获‘茶艺先生’荣誉称号和最佳舞台效果奖;2015年,参加第三届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获最佳表演奖;2019 年,参加全国茶叶(绿茶)加工技能竞赛暨‘遵义红’杯全国手工绿茶制作技能大赛获特等奖;2021年9月,在第五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茶叶加工(绿茶)竞赛总决赛中荣获金奖……”陈应会说,以前很多人对茶文化不是很了解,他想通过参加赛事和活动让茶文化走出去,引领更多的人热爱茶文化。同时,他还积极指导带领学生参加各种赛事,希望学生通过努力成为传承传播茶文化的人。
教学中,为解决以往长嘴壶技艺手把手教学、口口相传过程与结果的不确定性,陈应会将长嘴壶动作以图文和视频形式进行分解描述形成标准,让学生学起来更易理解,动作更加规范。
为提升学生技能水平,陈应会主研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双季双历双场域”柔性迁徙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被全国多所同类院校借鉴使用,研究成果获得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为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陈应会考察全国20多个产茶区县,遍访30多名制茶大师,试制上百种品种,总结出独具特色的茶叶手工制作技术,指导学生参加茶行业赛事获国家级奖项40多项。
为解决茶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陈应会牵头搭建茶行业技能竞赛平台,多次配合学校参与组织承办省部级以上茶行业技能竞赛,为行业从业人员提供相互学习交流平台,为乡村振兴培养产业人才,助推了重庆茶产业发展。
近年来,专注传承长嘴壶技艺的陈应会为全国各地培养长嘴壶技艺人员600余人。作为巴渝风长嘴壶技艺传承人,陈应会受邀参加“感知中国·蒙古行”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活动、德国杜塞尔多夫中国节、全国职业教育博览会、中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等各类活动上百场次,把长嘴壶茶艺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培养人才永远在路上
师者辛勤耕沃土,桃李芬芳满天下。目前,由陈应会带出来的20多名学生在毕业后已开办了自己的茶叶公司;10多名学生因在校表现优异免试特招就读大学;还有学生因技术技能突出留校任教。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重庆、永川近年来陆续推出的人才政策密不可分。”在陈应会看来,永川是培育他成就他的第二故乡,永川人杰地灵,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产业兴旺,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全区上下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也让更多人才“逐浪奔永”。
面对未来,陈应会表示,他将聚焦实施茶文化推广工程、茶产业助推工程、乡村振兴主体培育工程、对口帮扶工作室工程等方面,积极搭建国际茶文化推广渠道,推广中国茶文化,形成“政+企+校”协同对外合作交流创新模式,加强与重庆市茶叶学会、茶叶商会和农科院茶研所的密切合作,让永川秀芽香飘万里;发挥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与贵州省习水职教中心、陕西紫阳职教中心达成帮扶协议,共同提高工作室建设水平,努力为永川乃至全国茶产业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相信在最美的永川一定会遇到最好的自己。”谈及未来,陈应会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