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 玲
“解放初期的永川,国民党残余势力勾结地方土匪,疯狂地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反扑……”4月初,仙龙初中副校长张方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给初三(一)班学生讲述了解放军35师103团“老虎连”官兵们在喻家坡太平寨剿匪的故事,让革命先烈的精神永驻学生心间。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如何推动铸魂育人,让“大思政课”讲出大信仰、讲好大故事?一直以来,仙龙初中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牢牢抓住思政工作这条“生命线”,构建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格局,多措并举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持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行、“生态文明建设”行等系列活动,让“大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走进仙龙初中,只见“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史文化墙、习近平总书记金句展板、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文化展板、学校书法优秀作品展板映入眼帘,三三两两的学生经常在此驻足观看,成为了学生常“打卡”的地方。
“为了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仙龙初中通过开展‘宪法晨读’、‘国旗下讲话’主题教育宣讲、每周一次主题班会、‘红旗飘飘 引我成长’征文、‘入团第一课’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仙龙初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徐发懿介绍,为了创新开展思政教育,李露、张生凤、蔡敏、邓娅等党员教师立足课堂,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打造思政精品课,用好统编教材,精选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课堂质量。学校还积极借鉴北京十一学校的学科德育纲领,充分挖掘学科思政教育元素,发挥每门课程、每个课堂的育人职责,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形成思想政治和知识教育有机统一的教育教学体系。
除了在校内开展好思政教育以外,仙龙初中还用“活”校外资源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今年以来,仙龙初中党支部邀请校友、陆军第一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杨祥国和重庆市第一届劳模周邦金到校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学习榜样,深植爱党爱国情怀。同时,组织初一年级师生到新建烈士陵园扫墓、组织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到仙龙镇圣水河流域开展捡拾白色垃圾和参观污水处理厂活动、组织部分师生到仙龙蚕桑养殖基地和稻花鱼养殖基地参观调查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徐发懿表示,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源头活水。仙龙初中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唱响主旋律,让党建和思政课同向同行、相互促进,探索创新,开辟新时代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