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肖必胜
走进永川区松溉古镇,浩瀚的长江奔腾不息,向东流去,古建筑鳞次栉比,讲述着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在这里飞扬激荡,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演绎,古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寻找记忆和乡愁。
松溉古镇自宋朝便是繁华的商贾聚集之地,也曾作过永川古县衙。正当人们沉浸在古镇游带来的历史回味中时,一场传统村落保护的“战役”也在悄然打响。
2023年6月29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对包括松溉古镇在内的全市18个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修缮,并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激发群众投智、投劳、投物、投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去年7月,松溉镇便拉开了古镇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序幕。
为什么要实施古镇传统村落保护行动呢?据松溉镇分管城建的副镇长周垂军介绍,由于古镇民居为川东传统穿架结构,墙为竹篾和泥浆构成,年久破旧,而作为主梁的木头被虫蛀后,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民居的消防设施有待更换,杆管线缠绕,部分线路老化,也存在一定消防隐患。因此,实施古镇传统村落保护,既是对古镇的保护,又能让古镇文明得以延续,大力提升古镇“颜值”,意义重大。
实施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区域为松溉镇松江村。古镇居民周守莲告诉记者,古镇多为明清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以前睡觉都是提心吊胆的,幸好得到及时修缮。今年61岁的居民宋均平在古镇已住了30多年,他目睹了古镇的变迁。他说,前些年对古镇进行了大范围的整治提升,古镇面貌修旧如旧,也使古镇焕发新姿,游客大幅增长。
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是怎样实施的呢?周垂军介绍,此次松江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为融合发展型,建筑施工以保护性修缮为主,不改变建筑原有结构和建筑元素,并对入口标识及监控系统进行了全面优化。项目建设内容为安居型传统民居21栋31户,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宜居型传统民居8栋12户,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乐居型传统民居3栋5户,建筑面积540平方米;修建村落标志牌一套,安装高清摄像头12个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为737万元,其中工程费为623.4万元,占总投资的85%,主要用于整治主体结构、墙面、门窗、厕所、管线、排水等。建设项目其他费用为78.49万元,占总投资的11%,并安排了预备费用35万元。
为切实有效推动项目建设,松溉镇成立了项目专班,统筹推进项目建设。项目专班通过在社区政务公开栏、居民聚集地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实际意义。专班多次召开院坝会,共同研究房屋改造风格、实施内容、资金筹集方式、后期管理等重点内容,并建立了微信交流群,为房屋业主代表、村组干部、专班管理人员、设计单位等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实现了决策共谋。项目实施按照安居型群众自筹10%,宜居型群众自筹20%,乐居型群众自筹30%的比例,专班制定了出资协议,共计33栋房屋业主筹资230万元,解决了资金缺口难题。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进展顺利。
记者在现场看到,民居房顶和墙体进行了加固处理,杆管线也进行了规范管理,外观修旧如旧。随着最后一栋圆木搭建起来的民居建筑的完工,该保护项目也渐近尾声。
周垂军表示,下一步,松溉镇将严格按照既定的建设机制和方式实施后续的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针对松江村传统村落45公顷保护区,松溉镇将继续完善保护体系,保留村庄传统格局,保护传统建筑,保护历史遗存,传承非遗文化,并通过盘活优势资源,促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传统村落经济发展,反哺村落保护建设,让村落焕发生机,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