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报讯(全媒体记者 罗 列 张峻豪 吴鑫袁)眼下正是南瓜丰收的好时节。8月17日,在潼南区群力镇小龙村的建华大南瓜种植基地里,一个个色泽鲜亮、饱满圆润的南瓜,错落有致地挂在绿油油的藤蔓下。10余名村民忙着采摘、搬运、装车,洋溢着一片丰收景象。
据了解,基地今年种植南瓜500余亩,亩产2吨多,主要销往重庆、四川、甘肃、陕西等地。按现在的市场价算,今年预计毛收入50余万元,加之基地还套种了高粱和黄豆,能额外增加毛收入20余万元。
“以前,村里的设施条件很差,用村民的话说,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小龙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华告诉记者,那时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收入不高。
要致富,先修路。在镇党委的协调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小龙村的交通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去年,又对村里的500多亩撂荒地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整治。
发展集体经济的条件具备了,该种点什么好?
陈建华到处走访取经。后来,从一位朋友的口中得知,种植密本南瓜,投入少、产量高、见效快,若管护到位,亩产量可达几千斤。
陈建华立即召集村干部和村民开会,询问大家的意见。结果,由于缺少劳动力、缺乏技术等原因,村民对村两委的选择还是抱有怀疑态度。
“我们把想法和具体情况告知镇党委后,镇党委安排了技术专家入驻基地定点指导。同时,还从外地找到了两家农业公司负责收购,在我们还没种植南瓜前,就把销路问题解决了,村民的顾虑也慢慢打消了。”陈建华说,村里立即成立了党员志愿队,带着村民们一起干。
销售有了渠道,增收就有了保障。如今,建华大南瓜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
“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还多亏了这个大南瓜。”村民张小梅说,最近家里没什么农活了,她就到基地里帮忙收南瓜,70元一天,一个月能增收1000多元。
南瓜从3月左右下苗,7月到9月采摘,这期间直接带动了周边20余名村民长期在基地务工,增加他们的收入。
提起“建华大南瓜”这个名字的来历,陈建华告诉记者,今年在区委党校参加培训时,碰巧区委书记文天平来到自己所在小组参加讨论。当文书记听说了他们的故事后,对他们的思路大加赞赏。文书记说可以树个品牌,就叫“建华大南瓜”。
大南瓜凝聚“大”力量,村民对村两委从抱怨变成了信任,大家为了集体经济共同劳作,增加了邻里友谊。好的经验也带动了周边村(社区)一起探索一条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致富的好路子。
“通过种植南瓜,提升了我们村发展产业的信心。”陈建华说,下一步,将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适度扩大种植规模,探索农产品粗加工,打造南瓜宴,走出一条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