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渝西都市报记者 潘玥希)5月11日,第七届西部高教论坛在重庆永川召开。来自北京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200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围绕“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重庆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黄伟九介绍了西部高教论坛创办的宗旨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向大会介绍了重庆文理学院的发展理念和战略目标,以及学院建设特点和教学成果,对于建设教育强国,振兴西部高等教育与促进区域间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也进行了解读。
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书记、副院长陈建对于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在西部高等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介绍。他认为,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路径是因地制宜催生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严欣平就本次论坛的目的、意义、特点进行介绍,对本届论坛关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路径提出5个关注重点,并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目标,提出美好的愿景。
在主论坛报告阶段,西南大学教授朱德全认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定位是“体系”的高质量建设、“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以及“科技”的高质量供给。为此,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就是要将“三教三融”作为战略支撑点,遵从“三教三融”协同的教育逻辑,通过科教融汇助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厦门大学教授王洪才认为,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是推动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构建过程中,必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评价根本、以师德师风为评价核心、以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为评价重点、以科研创新为评价抓手,依照价值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规范性原则与主动性原则,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明高等教育未来前进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咏梅认为,在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稳步增长、普及化程度递增、对外开放逐渐深化的背景下,必须提前规划高等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一是依据教育强国生师比水平分阶段配备高等教育专任教师;二是保障专任教师足额配备;三是高等教育需要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做出较大努力,以保障未来高等教育师资充足。
云南大学教授董云川认为,教育的“面向”呈现出与传统迥异的行动样态。教育必须积极迎取新技术而不能成为技术的奴;教育理当自立于世界而不能对立于世界;教育不得不应对现实,但不能急功近利囿于眼前。从今往后,教育尤需应时局适时校准“教育面向”的方针,更好地关注个体的差异,更多地关心基层的活力,更加关怀多元的生命。
当天下午,论坛还精选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2位报告人,分为6个平行论坛,围绕“高等教育强国”“拔尖人才培养”“教育数字化”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据悉,本次论坛由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重庆文理学院社会科学处(期刊社)、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西部职教基地发展研究中心(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文理学院西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