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潘玥希/文 陈仕川/图
9月9日至15日是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防范能力及识别网络陷阱能力,9月12日,由永川区委宣传部(区政府新闻办)主办的“发言人来了”网络安全进校园专场发布活动在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举行,区互联网信息服务中心、区委教育工委、区公安局、人民银行永川分行相关负责人来到现场,围绕网络安全主题向学生们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
“同学们知道生活中的哪些行为存在网络安全风险吗?”活动伊始,区互联网信息服务中心主任何力采用有奖问答的方式,吸引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不能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不要轻易连接公共区域的无线网络”……学生们争相答题,现场气氛热烈。
随后,永川区委教育工委、区公安局、人民银行永川分行的相关负责人围绕校园师生网络安全、网络刷单诈骗、银行贷款诈骗等方面的问题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多措并举,守护教育系统网络安全
活动中,永川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何清向同学们提出了做好网络安全防护的建议:“要加强自我约束,提高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学会使用官方途径获取权威信息,严守网络言行;要学习安全用网,防范网络风险,及时了解各类最新的诈骗‘套路’,避免误入诈骗机构,或直接、间接地为诈骗机构收集提供信息,致使个人违法犯罪;要积极培养数字化思维和能力,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服务学习、工作和生活,助力网络创新。”
据悉,近年来,永川区委教育工委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通过成立组织机构、健全网络安全制度、强化教师网络安全培训、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密切家校合作等方式,多措并举,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促进全区教育系统师生员工、家长社区“文明上网守安全、网络安全记心间”。
警惕多招诈骗,护航平安成长
目前,电诈犯罪依然是永川区最为高发,也是造成人民群众经济损失最大的违法犯罪。活动现场,区公安局团委副书记刘曦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揭示了各种电信诈骗的手法。
“刷单诈骗是我区较为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刷单诈骗虽然被称呼为‘诈骗之王’,手法和叫法千变万化,但此类骗局都有一个共同点的特征,即‘做任务赚佣金’,而这里的‘任务’指的就是关注公众号、给抖音视频点赞、给网店刷销量。”刘曦表示,要防范此类诈骗,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个人的银行卡和短信验证码等信息提供给任何人,并且一定要在购物软件APP内完成各类维权操作。
针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刘曦总结了几点防范原则:一是要在正规的平台、网站进行购物、借贷和投资等活动;二是要保护好个人信息,转账时多方核实,谨慎转账;三是不要随意点开陌生链接;四是当接到96110打来的电话或短信,一定要及时接听、查看,配合公安机关反诈预警劝阻工作避免经济损失。
预防金融陷阱,守好“钱袋子”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一些非法金融活动也如同潜伏在暗处的幽灵,紧盯着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的大学生群体。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究竟如何守住“钱袋子”呢?人民银行永川分行办公室主任徐岳健介绍了几个真实案例。
由于金融诈骗手段的快速翻新,迷惑性不断增强,AI换脸、共享屏幕等新型骗局让人防不胜防。对于大学生要如何预防诈骗陷阱,徐岳健强调,最重要的就是理性消费,别让“开学季”变成“烧钱季”。要掌握“一看二问三查四不要”的防诈技巧,“一看”理财收益率和存款利息是否合理;“二问”就是要向正规的金融机构或者金融监管部门询问金融方面的疑惑;“三查”是查金融机构是否有业务资格执照,查金融产品是否合规,查金融广告是否违法违规;“四不要”即不要轻信不明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要打开不明网络链接,不要轻易汇款转账。
徐岳健向同学们呼吁:“当你受到不法行为侵害时,要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维权,例如,与金融机构协商、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涉嫌刑事犯罪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当我们遇到事情,反映的正规途径是什么呢?”“作为学生,我们怎样维护好自己的征信?”发言人交流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抓住活动提问环节的机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得到全面准确的回答。
据了解,本次活动主办方还向同学们派发了300余份网络安全宣传册,呼吁同学们向周边亲友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此次网络安全进校园活动在强化学生群体自身网络安全防护意识的同时,也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种子,让同学们认识到了日常生活中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的重要性,增强了在网络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