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 文/图
耕作是一年农业生产的关键阶段。
2月21日上午9时,永川区大安街道二郎坝村檬子桥村民小组田间地头机器轰鸣。种植大户蔡永兵和儿子蔡天洋娴熟地驾驶履带式旋耕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作业,呈现出一幅人机共舞春耕备耕景象。
经过父子俩的一番操作,不到20分钟,两块水田就翻犁完成。
蔡永兵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作物“耕、种、管、收”每个环节都在使用各种农机设备。春耕有旋耕机,插秧有插秧机,管护期有无人机,秋收时有收割机,种田与过去传统农业相比确实高效。为全力打好农机春耕备耕主动仗,确保不误农时,年前他就着手检修、调试各类农机。
“以前用牛犁田,一天犁一两亩,非常辛苦。再后来用小微机犁田,一个人一天犁五六亩。现在用履带式旋耕机犁田,只管踩油门,一天就能犁15亩左右,在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还保证了作业质量,提高了作业效率。”看着经过履带式旋耕机翻犁过的水田,蔡永兵欣喜地说,2013年,他在重庆陶义农业机械股份合作社学习各种农机操作后,便在2014年流转了六七十亩田土,引进农机搞种植。如今,他共流转了近500亩土地,一年下来,除去成本和人工,还有10多万元的纯收入。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看着旋耕机在农田中忙个不停,大安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农业机械化水平彻底改变了过去依靠水牛犁田春耕的传统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难题,推动了农业生产降本增效。除二郎坝村,德胜桥村、官禄岩村、花果山村,处处可见机械化作业的春耕备耕场景。截至目前,大安街道已翻犁田土面积近7000亩,总体翻犁率达35%左右,力争4月初完成春耕计划,3月上旬开始播种育秧,4月10日至30日完成插秧任务。为全力保障辖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的原则,号召农技人员、党员志愿者、“土”专家组成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助推农民春耕生产节本增效、增收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