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乡田园”:
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打造城乡融合新样板
  侣俸镇“龙乡田园”。

  “龙乡田园”智能玻璃温室。

  铜梁报讯(记者 陆雨秋)近日,铜梁区侣俸镇的“龙乡田园”项目凭借其先进的数字农业技术和产业融合模式,成为重庆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典型代表,吸引了众多关注。

  在“龙乡田园”,一场由数字科技引领的农业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曾经“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地模式,如今已被高科技“改写”。走进智慧玻璃温室,仿佛踏入未来农业的世界:环境监测屏实时显示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自动喷灌系统根据植物需求精准浇水,“植物健康监测屏”全方位守护农作物生长。在这里,“种地”不再只是依赖人工,智能化设备成为田间“主角”。

  “看,轻点手机,无人机就在农田上方穿梭施肥,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在近千亩的广袤田野上,智能玻璃温室里的环境监测屏闪烁着数据光芒,自动喷灌系统正均匀地喷洒着水珠,滋润着茁壮成长的小番茄苗。村民们兴奋地展示手中操控农业设备的App,感叹科技为农业带来的巨大变革。

  科技创新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带来了农业生产效率的质变。在“龙乡田园”,农用无人机、耕地机等设备通过App就能轻松预约,如同点外卖一般便捷。以往农民们繁重的翻地、除草工作,如今借助机器半小时就能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像小番茄这样的作物,在科技的助力下,亩产量高达8000多斤。此外,3000多种功能性蔬菜品种在这里培育,其中不乏中国农科院研发的“减脂黄瓜”等专利品种。作为全市重要的蔬菜保供基地,侣俸镇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在3.4万亩以上,年产量超过10万吨,产值在2亿元以上。

  当科技种子在田野生根发芽,如何让创新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龙乡田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借助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先进的种植技术,“龙乡田园”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从智能大棚的日常管理,到农产品的采摘、加工,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照顾家庭。侣俸镇党委书记万承先介绍:“我们发展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1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还有新型职业农民145户,在‘龙乡田园’务工的群众达到2000人以上,仅务工收入每年都在4000万元以上。”

  产业的兴旺不仅让田野充满生机,更催生了农业价值的“几何级”增长。当地特色农产品凭借其优良品质和独特功能,受到市场青睐,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减脂黄瓜”“紫彩水果椒”等特色蔬菜瓜果,在未来有望走上更多人的餐桌,为村民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这种产业发展模式,将农业与村民的利益紧密相连,真正实现了产业惠民,让村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采摘经济、研学经济,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将‘龙乡田园’更好地展示在大家面前。”万承先对未来充满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思想苑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公益
川渝新闻摄影名家记者用镜头定格“綦迹”之旅
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打造城乡融合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