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潘玥希 文/图
暮色渐沉、华灯初上,永川区华茂国际中心的路灯次第亮起。随着一首融合电子鼓点的小虎队的《爱》划破暮色,几十双运动鞋同时叩响地砖。队伍最前方,扎着高马尾的孔娟扬起手臂:“侧身出拳准备!”人群里二十多岁的卡通短袖姑娘与身旁花甲之年的碎花裙阿姨,此刻整齐划一地摆出“进攻”姿态,霓虹灯下的露天“健身房”蒸腾着年轻的热浪。
这支风格独特的健身团队伍,正在改写广场舞的年龄密码。41岁的孔娟头戴蓝牙麦克风,在节奏切换间隙对记者笑道:“现在带操得准备双倍歌单——阿姨们爱《兰花草》,年轻人要《Drive me crazy》,不过当搏击操音乐响起,大家的眼神都变得一样飒。”曾是形体培训师的她深谙运动科学,将90分钟拆解成燃脂、塑形、协调性训练的“组合拳”,让广场舞从“活动筋骨”升级为系统化的体重管理方案。
“在这支队伍里已经跳了快两个月了,体脂率降了5个百分点!”26岁的程序员张睿抹着汗珠说。他的运动手环显示当晚已消耗487千卡,这个曾经靠咖啡、可乐"续命"的IT青年,笑称如今已把工位旁的咖啡杯换成了健身摇杯。据孔娟介绍,如今舞队成立近两个月,人数已从最初的3人扩大到60余人,队伍里像张睿这样的年轻面孔已有近三成,有人为备战婚纱照,有人为治愈“过劳肥”,更多人则把这里当成社交新据点——98年的小年轻马文霞掏出手机展示运动App上的“广场舞小队”:“我们线上PK卡路里消耗值,线下组团跳操,连微信步数都卷起来了。”
这场代际融合的运动浪潮暗合着城市健康管理的脉搏。随着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推进,全民运动的风向正让传统广场舞焕发新生机。当《你要跳舞吗》激昂的前奏响起,舞队四周驻足的人群又扩大了一圈。穿萝莉服打卡的少女、拎着电脑包的上班族、推婴儿车的夫妻陆续加入律动的人潮。夜色中的运动方阵像不断增殖的细胞,以青春的名义,重构着城市夜生活的健康图景。在永川的夏夜,体重管理与青春浪潮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这火花正从广场舞的方阵里迸发,点燃整座城市跃动的脉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