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述
2024年,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市生态环境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永川“一三五”总体发展思路,印发实施《永川区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行动方案(2024—2027年)》《美丽重庆建设永川区主要指标表》《美丽重庆建设永川区“四个重大”清单(2024—2027年)》《美丽重庆建设永川区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永川区2024年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等,组织召开全区2024年推进美丽重庆建设大会,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抓好党建统领“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和“生态报表”工作,高质量配合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二、水环境
2024年,2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长江朱沱断面水质为II类,国考断面大陆溪湾凼水质为III类,市考断面临江河茨坝、小安溪双河口、九龙河矮墩桥水质均为III类,均达到考核要求。17个水功能区、5个大中型水库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一)饮用水源地水质
2024年,对2个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年共开展3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61项指标和1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109项指标监测,水质达标率为100%。对21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年共开展4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28项指标监测,水质达标率为100%。
(二)长江水质
长江朱沱断面为四川省泸州市入重庆市永川区跨境断面,2024年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水质标准,水质为优。
(三)次级河流水质
1.大陆溪河水质状况
大陆溪河湾凼断面为大陆溪永川区出境断面,2024年该断面水质类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达到水域功能要求。大陆溪河四明水厂断面为四川省泸州市入重庆市永川区跨境断面,2024年该断面水质类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达到水域功能要求。
2.临江河水质状况
2024年,临江河水厂(红江闸坝)和临江河茨坝断面水质类别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
3.小安溪河水质状况
2024年,小安溪河双河口水库和小安溪双河口断面水质类别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
4.九龙河水质状况
2024年,九龙河矮墩桥断面水质类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
(四)大中型水库水质
2024年,纳入大中型水库水质监测的水库为上游水库、关门山水库、孙家口水库、卫星湖水库、金鼎寺水库,各水库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水质状况良好。
(五)水功能区水质
永川区共有17个水功能区,其中国家级1个,市级3个,区级13个,2024年17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六)措施与行动
一是建立了水质考核机制,每月对27个责任单位105个考核断面开展水质考核,压实属地责任。二是建立了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按照“月通报年清缴”方式,每月根据水质考核结果核算生态补偿金,通过资金杠杆调动属地积极性。三是全力实施临江河氟化物攻坚行动,责成6家企业调整涉氟原辅材料,5家涉氟排水大户实行排放浓度、总量双管控,严控氟化物入河总量。临江河氟化物4年来首次实现月月达标,超标问题有效解决。四是工业园区新建雨污管网28公里,雨污分流整治成效明显,污水100%收集处理。五是推进实施河流生态修复项目4个,小流域水环境质量较大改善。
三、大气环境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2024年,永川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9天,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环境空气六项主要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的年均浓度分别为47μg/m3、33.6μg/m3、7μg/m3、21μg/m3;臭氧(O3)浓度(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的第90百分位数)和一氧化碳(CO)浓度(日均浓度的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149μg/m3和1.1mg/m3。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百分位浓度)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年度二级标准。
(二)降水
2024年,全区酸雨频率0%,降水pH范围为6.0~6.7,pH年均值为6.25。
(三)降尘
2024年,全区年均降尘量为4.8吨/平方千米·月,月均值范围为1.4~9.1吨/平方千米·月。
(四)措施与行动
印发实施《永川区2024年重点区域“治气”攻坚战秋冬季强化方案》《2024年永川区夏秋季“治气”细化攻坚工作方案》,部署安排“治气”攻坚工作。一是抓好露天焚烧全覆盖管理,共发现和派发火点任务2160个,规定时间内处理率为96.25%。二是开展农作废弃物露天焚烧管控源头收集项目,在13个镇街建设收处点。三是布设腊制品免费便民熏制点12个,环保熏制腊制品约70万斤。四是加大餐饮油烟管控力度。组织开展学校食堂油烟专项执法检查、监测,严厉打击超标排放行为。五是强化扬尘管控。督促落实建筑工地控尘“十项规定”,督促整改扬尘污染问题线索20个。六是加强工业企业排放监管。强化涉气污染企业日常监管,动员40家重点企业在临界天和预警期间开展错峰减排。七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发放《重庆市指导防控PM2.5和臭氧污染告知书》1200余份,开展腊制品便民环保免费集中熏制宣传,广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科普宣传。
四、声环境
永川区城市噪声常规监测包括区域环境噪声监测、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功能区噪声监测。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监测结果表明,2024年全区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好。
(一)区域环境噪声
2024年,永川区建成区共布设120个监测网格,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1.0分贝、同比下降1.3分贝,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为二级,评价为较好。
(二)道路交通噪声
2024年,永川区交通噪声监测按城市交通干线和城市建城区面积,设置51个监测点位,监测道路总长度85.4公里,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6.3分贝、同比上升0.9分贝,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一级,评价为好。
(三)功能区噪声
2024年,永川区10个功能区噪声夜间达标率为92.5%,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四)措施与行动
一是开展永川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分工作。二是多部门联合开展社会生活噪声执法检查,规范广场舞、酒吧KTV、夜市等健身、商业经营活动,防止社会生活噪声扰民。三是持续开展宁静小区建设工作,创建1个安静小区。四是开展高中考期间环境噪声专项整治,营造了安静舒适的考试环境。五是严查大排量和非法改装摩托车飙车炫技、机动车乱鸣喇叭、非法安装警报器等违法行为,减少机动车交通噪声扰民。六是加强对工业企业监督管理,督促排放工业噪声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落实噪声污染防治主体责任。
五、土壤环境
(一)土壤环境状况
2024年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二)措施与行动
一是积极推进建设用地污染防治工作。高效完成18块土壤污染调查和评审工作,全年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二是扎实开展优先监管地块管控工作。全区纳入国家监管系统和优先监管地块有15块,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监管地块的日常管理制度。对部分需要开展环境监测的地块,补充开展了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等相关指标的监督性监测工作,确保每个地块管控工作满足国家相关要求。2024年全区优先监管地块管控率为80%,超过国家75%的年度管控目标。三是顺利完成重点区域耕地周边重金属污染源排查。完成50个村社排查,排查6个土壤环境质量国市控点位溯源任务,排查土壤污染重点单位19家,并建立了农用地排查整治清单。
六、辐射环境
(一)辐射环境状况
2024年全区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全区共有核技术利用单位91家,在用放射源35枚和射线装置184台(套)。在用110千伏以上变电站17座,输电线路75回,总长度785.3公里。通信基站8144个。
(二)措施与行动
一是严格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全年共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20件,确保辖区内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应办尽办”。二是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检查。印发《永川区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实施方案》,对区内核技术利用单位安全隐患开展了全面排查,指导相关单位正确使用和管理辐射设备。同时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对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日常监督检查。三是强化核与辐射信息化管理。举办全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培训会,督促核技术利用单位上传年度报告,指导全区核技术利用单位完成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信息录入。全区490余人取得辐射安全防护上岗资质,切实提高了辐射从业人员技能。
七、固体及危险废物管理
(一)固体及危险废物管理状况
2024年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98.06万吨,综合利用量为90.95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1.19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1.63%。全年危险废物产生量7.94万吨,利用处置率达100%。全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11家,危险废物经营利用处置能力36.1558万吨/年,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024年永川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年产生量为39705.04吨,处置量39705.04吨,处置率100%。
(二)措施与行动
一是印发《永川区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综合收集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专项帮扶实施方案》,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二是抓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全面落实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网上办理,帮扶企业网上申办跨省转移264件,转移量为7714余吨。持续推进危险废物信息化建设,要求危废产生量100吨及以上企业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的危险废物精细化能力建设,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三是狠抓专项行动,夯实安全根基。开展全区废铅蓄电池收集企业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机动车维修及拆解行业固体废物管理、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督促责任单位对发现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八、自然生态保护
(一)自然生态保护状况
2024年全区“生态质量指数”(EQI)为62.01,生态质量类型为“二类”(依据《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评价)。
全区共有5个自然保护地,分别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茶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石笋山森林公园、桃花源森林公园、云龙山森林公园。
全区植物共有101科263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单一或混交竹林。野生动物资源鸟类有23科,39种;兽类9科16种。
(二)措施与行动
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2024年,持续强化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督管理,加强联合执法和日常双随机执法,形成生态环境、林业、属地镇街、相关职能部门联合监管执法机制,全年无新增违法违规问题。严格涉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项目审查,对成渝高速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提出审查意见,从源头防控新增违法违规问题。强化问题督导整改,开展年度3批次遥感监测疑似问题点位核查,严格督促责任单位强化整改力度,纳入绿盾台账的42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一是茶山竹海片区成功创建重庆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二是全面完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示厅建设,正式命名永川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三是与重庆文理学院开展合作,确保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正常对公众开放。
九、农业农村环境保护
一是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我区54条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消除率达100%。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总面积96808㎡。二是完成17个村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污水治理率进一步提高。三是完成26个村社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四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10家规模畜禽养殖场现场检查,督促养殖户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设施,规范管理制度,压实属地与养殖户的污染防治责任得到全面落实。
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2024年,永川区落实总量控制制度,开展工程、结构、管理减排,严控污染增量,削减污染存量。截至2024年,累计削减氮氧化物2149.5吨、挥发性有机物580.9吨、化学需氧量7562.67吨、氨氮752.69吨,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减排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