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梅
唐银玲是永川区仙龙镇石宝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基层一线工作6年余,她凭着对基层农村事业的一腔热血,组织村组干部献计献策,带领党员和村民在实施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等方面奋发努力,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富裕。
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两年来,唐银玲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今年,她被评为“永川区三八红旗手”。
实施土地整治 只为富裕“钱袋子”
石宝寺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形,巴掌田、荒坡地等土地碎片化问题,一度制约着传统种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如何发展经济?唐银玲思前想后,决定以农业项目为出发点。2021年,唐银玲积极向区规资局争取到土地整治项目。随后,村里的菲浦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对村民土地集中流转,按照便于机械化耕种的标准集中进行整治。为提升土地肥力,合作社第一年按照就近生产原则,将整治后的土地按照登记面积办理划拨给周边农户进行耕种,由合作社统一指导、统一管理。
近两年来,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唐银玲带领党员群众将荒山、荒坡陆续改造成保肥保水的沃土梯田。目前,村里累计实施宜机化改造2600亩。
建高标准农田 只为一碗“稻米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建设高标准农田,应取得村民支持。在何家湾和周家嘴两个村民小组,村民就因组与组之间的土地界而顾虑重重。为让大家吃上定心丸,唐银玲结合村里正在开展的“无职党员当先锋·乡村振兴立头功”行动,积极走访村民,最后决定让无职党员陈德高先行示范。
有了陈德高的示范带动,村民纷纷打消了疑虑。目前,石宝寺村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700亩。这段时间,在一块块集中连片的农田里,到处是一派春耕备耕场景。
合作社聚力 只为集体的“聚宝盆”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其实早在2020年,石宝寺村就已成为仙龙镇第一个开展稻渔稻虾综合种养试点村,2021年稻渔稻虾综合种养喜获丰收。尝到甜头后,唐银玲又积极向区农业农村委争取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目前,以虫养鱼、鱼肥田、田生稻、稻净水的300亩稻渔综合种养已实现亩产百斤鱼、千斤粮的喜人局面。
随后,唐银玲又大力搭建电商平台,让农产品种得生态、销得畅快;采取“公司+合作社+农场+农户”的模式,鼓励本土人才大胆投资,以家庭农场12坊为单元,创建家庭农场产业园,以一产带二产促三产链条式发展。目前,引进农业经营企业2家,建成村、组两级合作社15个,培育新型农场2家,带动400余农户每年就业增收上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余元。
唐银玲说,下一步,石宝寺村将深化“公司+合作社+农场+农户”模式,总结推广稻渔生态种养经验,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村民鼓起袋子,过上好日子。
积分制赋能 只为村组更和谐
在村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唐银玲又着手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去年,石宝寺村党总支与中国移动永川分公司党支部建立了“积分制智治平台”,全村9个重点生产小组1000余户纳入积分制治理范畴。每户村民通过家门前的专属二维码,实现网上积分、兑换等功能。此举激发了村民自主参与基层治理动力,夯实了基层治理根基。
“经济发展了,社会和谐了,环境整治也不能丢。”看着日益变靓的村庄,唐银玲说,接下来,村里还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积分制”工作提质扩面,通过清洁院落、清洁示范户等评选工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