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肖必胜 陈欣薇
“没有惊天动地,却有平凡里书写的累月经年,为良善守望,为孝义担当。没有法定义务,却有质朴醇厚的孝心,一日三餐,冷暖四季——平常冷暖写孝亲。”这是今年2月2日,永川区仙龙镇粉店村村民张吉莲参加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礼时的颁奖词。
张吉莲17年如一日,孝老爱亲的平凡善举感动了无数人,其优秀事迹也广为传扬。那么,张吉莲精神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仙龙镇又将如何借助张吉莲精神推进孝善文化小镇建设呢?记者走进仙龙镇、走进粉店村张吉莲家,得到了答案。
大陆溪河静静流淌,河边的一栋普通二层楼房,便是张吉莲的家。只见家里家外干净整洁,各种家具物件摆放整齐,她的三位叔爷自顾自地活动,年迈的婆子妈拄着拐杖,经常需要人搀扶。房前水塘里,鸭子在自由嬉戏,羊圈里的羊羔“咩咩”地叫着,似乎在召唤主人。张吉莲像个陀螺似的忙前忙后。村里人都说张吉莲不容易,为她的精神深深折服。
张吉莲的事迹无需再赘述,那么这个典型是怎样发现的呢?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仙龙镇把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作为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发现挖掘、宣传培育、学习践行等机制,挖掘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2019年,该镇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开设了干部大讲堂和群众大讲堂,定期不定期地让驻村干部讲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感动故事,让贫困户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张吉莲的事迹就是该镇干部在脱贫攻坚入户走访中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中发现的。
发现典型,培育张吉莲这个典型又成了关键。从2019年起,张吉莲的事迹便引起了该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培育好张吉莲这个典型也就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于是,该镇持续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其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文明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当代党员》杂志等多个国家级、省市级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同时,该镇围绕张吉莲事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学艺术创作,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并逐级呈报参与各级道德人物的评选。因此,张吉莲分别于2019年、2021年和2022年,先后获评 “永川区十大最美家庭”“感动永川十大人物”“重庆好人”“中国好人”。2023年10月、11月分别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县乡长说唱易风俗”优秀节目展播和《中国好人·2022》年度人物宣传。
学习张吉莲,究竟学什么呢?该镇党委宣传委员李科定表示,学习张吉莲就是要学习她的精神品质,学习她面对一日三餐四季冷暖,无微不至照管4位老人“吃喝拉撒”的尊老爱老、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学习她不忘叔叔扶养情、把照顾叔叔当作分内事,悉心张罗朝夕相伴,从知恩到报恩的人格魅力;学习她面对4位智障老人,克服种种困难和压力,从坚强到坚韧,17年来对老人从不言弃的顽强意志;学习她不等不靠,与丈夫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发展种养殖业,用心用力,保持家庭干净整洁的勤劳肯干、自强自立的奋进姿态。
如何传承发扬张吉莲精神呢?据李科定介绍,该镇在启动孝善文化小镇建设后,聘请了张吉莲为孝善大使,建起了孝善文化市民主题公园、中小学孝善文化校园和双星村民驿站,组织开展了孝善文化大讲堂、孝善故事会、万人书写孝善长卷等活动,将每年5月13日确定为仙龙镇孝善日,并评选出好儿媳、好女婿、好公婆等孝老爱亲先进个人和先进家庭150余人(户)。
下一步,该镇还将把张吉莲家庭建设成为孝老爱亲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和家教家风基地,在全镇各村社区组建“孝老爱亲志愿服务队”,把好人精神发扬光大。打造孝善品牌,借助张吉莲好人精神,引领开展一系列孝善文化活动,将龙羽大道打造成孝善路,通过灯杆广告,植入孝善文化,通过造一批孝善校园,让孝善文化植入孩子们的幼小心灵,让传承家风、引领民风、弘扬新风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印记,持续不断地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