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肖必胜
走进永川区双石中学校园,树木吐露新绿,鲜花竞相绽放,学子们在操场上做着各种运动,有的打篮球,有的打羽毛球,有的在奔跑,一派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景象。
据介绍,永川区双石中学是1956年经原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永川区最早的三所农村高完中之一,建校68年来,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上万优秀人才。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00余人,在编教职工226人,其中高级教师4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永川区骨干教师54人。学校以“责任教育”为办学理念,秉承“小能尽责,堪当大任”的校训,建设“明责于心,履责于行”的校风,弘扬“尽职尽责,以身作则”的教风,建立“明尽责之义,强担责之能”的学风,创办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全面加特长人才。
在该校宣传展板上,记者看到,双石中学拳击队在刘波教练带领下,走入了重庆各类拳击比赛,近年共获得32金26银48铜的优异成绩。在2021年的全国拳击冠军赛暨职业拳击联赛中,该校高2021级学生赵伟程获得男子48公斤级全国第三名,同时荣获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高2020级学生黄剑波获得男子57公斤级全国第五名,并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同时,学校舞蹈队成立8年来,也取得了不俗成绩,在2023年永川艺术节上,舞蹈《老爷爷》获得第一名,武术、非遗等传统优势项目也大放异彩,成绩突出。
双石中学在艺体教育路上为何能取得如此多的骄人成绩呢?据该校教务主任陈有华介绍,双石中学长期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特色艺体教育领跑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去年来,该校进一步深化艺体教育,提出“126”工作思路,凝心聚力,注重内涵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夯实特色办学根基,不断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1”指坚持差异培养,特色发展教育定位;“2”指两个聚焦,即聚焦质量发展是要求,聚焦特色发展是方向,“6”指实施六大行动,即队伍建设、课程改革、艺体品牌、教育科研、评价改革、学校形象。
在特色艺体教育思路引领下,该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多渠道引进艺体方面的教师或教练。刘波目前是该校拳击教练,曾获国家级比赛全国第三的好成绩,为健将级运动员。2015年,刘波作为永川人才引进工程的拔尖人才被引进到该校,一直担任拳击教练。张欣欣曾获全运会全国武术冠军,且是国家级重大赛事裁判,以其在武术方面的卓越水平,被聘请为该校武术教练。舞蹈队赵猛教练毕业于重庆文理学院,在专业领域有较高声誉,被该校聘任为舞蹈队教练,其认真敬业的态度,促进了该校艺术类舞蹈的快速发展。
该校在推进艺体特色教育发展过程中加快实施育苗工程,多方面发现艺体好苗子。每年坚持招收艺体类学生100余人,进行专业化培养。同时,在各班寻找艺体特长学生,因材施教,差异化培养。谭鑫就是在高一陪同学练习舞蹈过程中被发现特长的学生之一。经过学校的坚持培养和谭鑫个人努力,2022年成功考入重庆大学。该校还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学校的艺体特色,引导有意向的家长让孩子走上艺体特色发展之路。
在艺体特色教育发展道路上,该校立足自身师情、学情和发展定位,加大艺体教育发展力度。聚焦质量发展内涵,培养合格+全面的学生,既重视文化课的教育教学,也重视艺体专业课的深研,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加强课题攻关,激发教师科研热情,提升学校质量立校水平。2023年来,该校通过各种活动,促进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使教师教育课堂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涌现出美术类教师鲁恩红、田径类教师姚能友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双石小金龙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该校体育老师、第四代非遗传承人杨光华的努力下,对其外形设计、表演形式等进行丰富完善,同时将铜梁龙元素和双石小金龙有效结合,提升了双石小金龙艺术表演的观赏性,多次在区内丰收节、端午节和春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中登上舞台,获得好评。经过多年努力,该校舞蹈、武术两大艺体项目被确定为区级艺体特色重点发展项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该校坚持大范围、长期性的体育锻炼、集训活动,既增强了学生体质,又发现了人才。每年春期,双石中学都要组织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学生进行拉练,开展户外远足24公里。该项活动已持续10余年,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同时,利用大课间30分钟时间,鼓励学生坚持长跑1600米,提升了学生体能,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为学校艺体特色教育发展奠定了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