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5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彝海结盟地 五彩大凉山
中国首台彝族文化风情实景火秀《阿惹妞》。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源 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李小平 摄
西昌钒钛产业园区持续擦亮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金字招牌’,打造世界级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基地。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源 摄
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享有世界最大温泉瀑布、世界仅有的温泉群岛、世界仅有的悬崖温泉,有“中国最美温泉旅游景区”的美誉。黄伟寿 摄
凉山,紧紧围绕科技兴牧,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大步迈进。 邹森 摄

  火红的五月,火红的凉山。

  全国主流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大会暨“彝海结盟地 五彩大凉山”百家社长总编彝乡行大型采访活动让我们再次聚焦凉山。

  踏上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凉山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是喜人的。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自古就是通往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总面积6.04万平方公里,辖2市15县。州府西昌市是著名的航天城、月亮城,被誉为“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木里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全州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 545 万,其中彝族占 55.1%,是四川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

  这里红色文化辉煌绚烂。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凉山,刘伯承将军与彝族头人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在彝族同胞的支持下红军迅速通过彝区,为飞夺泸定桥、横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成为党的民族政策实践的开篇典范。长征精神深深扎根于这片红色的热土,激励着凉山人民在新长征道路上砥砺前行!

  这里资源富集全国知名。凉山的清洁能源富甲天下,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7000万千瓦,占全国的15%、全省的57%,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达2244万千瓦,光电技术可开发量达9050万千瓦。生态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有A级及以上景区71个(3A级51个、4A级17个),川南胜景泸山,恬静秀美邛海,“东方女儿国”泸沽湖,神秘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螺髻山九十九里的世界最大温泉瀑布,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平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造就了大凉山的独特魅力。战略资源得天独厚,轻稀土氧化物、有色金属、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分居全国第二位和全省第一、第二位。民族文化资源独具魅力,已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彝族文化、藏乡文化、摩梭风情等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

  凉山是全国决战决胜脱贫奔小康的生动范例。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凉山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凉山寄予厚望”。2020年,凉山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7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5.2万人全部脱贫。如今,凉山已成为全国社会最稳定、资源最富集、最具发展潜力的民族地区。

  当前的凉山,正统筹做好资源能源、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三篇大文章”,全面推进工业强州、农业强州、文旅强州“三大强州战略”,加快建设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和“天府粮仓凉山片区”,奋力建设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强州,书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本版文图由凉山州融媒体中心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教育周刊
   第12版:广角镜
彝海结盟地 五彩大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