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吕 薇
“向革命先烈致敬,革命先烈永垂不朽……”4月27日,永川区红旗小学文昌校区二年级(1)班30余名少先队员走进重庆1949大剧院,观看舞台剧《重庆·1949》,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演出中,少先队员们仿佛置身在一个永不停歇的钟表盘上,在重庆吊脚楼、磁器口码头、监狱岗哨、铁牢等场景中,演员们时而穿过狭窄的街巷,时而面对汹涌的嘉陵江,时而又与敌人搏斗……真实的场景、动人的表演,让红旗小学文昌校区的少先队员们深受感动与震撼,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时,少先队员们不由自主地集体敬起队礼。
这只是永川区大中小学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之一。近年来,永川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与内涵式发展,初步形成大中小各学段纵向衔接、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横向贯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
“大课堂”提质行动
思政课贯穿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一个跨学段的有机整体。如何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呢?
永川区教委制发了《永川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永川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2024行动计划》,邀请区领导、榜样、劳模、专家等到中小学开设“茶竹少年”铸魂讲堂、榜样讲堂、滋养讲堂、润心讲堂、传承讲堂、科技赋能讲堂等“六大讲堂”,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同时,深入推进思政数字赋能,加大部优、市优、区优“精品课程”成果应用力度,开展“中小学思政课优质课大赛”“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六大赛事;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培育一批课程思政示范校、示范课程、领头名师;举行“少年读永川”永川历史文化课外读物发布会,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大平台”搭建行动
一直以来,除了打造“大课堂”以外,永川区充分挖掘利用特色资源,努力搭建“大平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为搭建一体化的平台,遴选专家学者成立全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依托首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成功创建基础,联动辽宁、河南、青海、新疆等地区,创新推动跨省大思政课建设联动共建共享。围绕学段内整体水平提升,发挥区思政课中心教研组引领作用、“名师工作室”帮扶效能,建立完善“区级示范+集团协同+学校推进”三级教研体系。
为打破校与校的壁垒,永川围绕相邻学段课程纵向衔接,按照“本科+高职、本科+普通高中、高职+中职、普通高中+初中、初中+小学”的纵向衔接模式,集中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集体备课、示范展示等。
围绕跨学段有序衔接,依托由区教委与重庆文理学院联合牵头,中小学、职业院校等10个单位协同参与的“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试点建设共同体”项目,不断优化含理论学习、教学研讨、学术研究、教学观摩、科研项目联合申报等内容的一体化协作常态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师资”汇聚行动
办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永川区从整体上进一步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从多平台、多维度出发,帮助思政课教师找准角色定位。
在永川,全面落实了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明确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上好思政课。聚焦发挥专职思政课教师“主力军”作用,加强选聘、引进工作,构建国家、市、区、校四级培训体系,加快推进各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实施“名师工作室”结对共建行动,重点培养一批思政课领军团队,孵化一批结构科学、梯队衔接的骨干团队,扎实推进专职思政教师优化行动。依托重庆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夯实家庭教育“1+3+N”工作模式、家校社“三位一体”护航模式,评选“校家社协同育人试点校”10所。实施“大思政课”引智讲学计划,邀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大中小学,汇聚英雄人物、劳模工匠、杰出人才、先锋榜样等先进典型,以及红色场馆讲解员、老同志、青年讲师、志愿者,建设“大思政课”兼职讲师库,实施“订单式”预约、“菜单式”点单的宣讲模式,形成经常性参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长效机制。
“大资源”深挖行动
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永川区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合纪念馆、陈列馆、烈士纪念设施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环境教育基地等系列场所,挖掘在永大中专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农业基地等资源,建设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形成永川区中小学社会实践资源图谱。
同时,实施了“向上吧·茶竹少年”行走的思政课建设、“开国将军后代进校园”等红色传承、“知行合一·茶竹少年”拔节行动、“书香永川 ‘悦’读少年”读书行动,“奔跑吧·茶竹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以及涵盖政府“暖心”、学校“润心”、医教“护心”、家校“联心”、社会“汇心”五大方面的“快乐吧·茶竹少年”润心行动,多管齐下深挖资源,共同呵护青少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