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报记者 舒永兵
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与各行各业的结合程度更加紧密。自2022年7月以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深入推进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将软信产业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推动软信产业加速赋能赋值赋智千行百业,实现双向奔赴。
AI+GIS赋能传统监管执法
从人工巡查到电子设备监控,从人为判断到系统自动识别,“长江十年禁渔”行动在南岸实现了高科技赋能。
重庆比特数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特数图”)是一家位于南岸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智慧渔政视频AI预警处理系统”,能够在短短几秒内,从成百上千个监控视频中精准识别违法行为,并精准定位事发位置、快速通知最近的执法人员,同时实现全天候不间断自动监管,有效解决“发现难”“取证难”“响应慢”等问题。
目前,比特数图的这套系统已覆盖重庆市38个区县的长江干流、支流,完成了对800余个AI监控点位的部署,能够24小时自动识别和记录非法捕捞、破坏岸线、违规排污等行为,服务渔政、水利、环保等多行业监管场景,以AI(人工智能)+GIS(地理信息)的方式高效运作,实现了以“AI守护长江”。
工业互联网赋值节能环保
重庆宏劲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宏劲印务”)曾经是一家传统的工业企业,其原有生产流程中,供气、用气及运维等环节需要设备管理人员对9台空压机手动启停操作,造成空压机频繁卸载,导致能源浪费。此外,生产环节中的能耗数据需要人工抄表统计,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
针对存在的痛点,宏劲印务运用SaaS(软件运营服务)化应用动力车间节能管理系统对设备进行改造,能够根据用气需求智能调机,提高设备加载率、供气稳定性,在有效增加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让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通过改造,企业的员工工时节省50%,人力成本节省15万元/年,空压站耗电量下降约15%,年用电节省超过25万度,实现产品附加值与企业利润的双提升。
智能机器人赋智传统制造业
在制造业领域,通过引入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技术,企业已经能够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预测维护需求,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万人机器人保有量是衡量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指标。坐落于重庆经开区的重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如今已投入智能机器人超过188台,其万人机器人保有量达到了603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0%。企业通过应用5G、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运营成本降低15%、生产效率提高25.1%、能源利用率提高1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4.6%。
据《南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