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7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胜利路街道
推动城乡融合 涵养城市文明

  渝西都市报记者  凌泽英  通讯员  罗 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胜利路街道全面贯彻落实永川区“一三五”总体发展思路,按照街道“154”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方向,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抓手,加快实施“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三大行动,在城乡要素“双向奔赴”中持续提升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让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坚持示范带动  “文明培育”有效果

  胜利路街道辖6个社区、8个行政村,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人,其中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0万人,农村面积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余人,有城有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镇街。

  街道择优筛选一批素质高、干劲足、能力强的领头雁20人,带动新乡贤、党员、退休职工、青年、大中小学生等1500人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00余次。张家坡社区文绍英、萱花路社区伍景红的基层治理经验已推广至吉林长春、重庆奉节等地。收集44名先进人物事迹,编撰《致敬胜利人》,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以“小故事”讲“大道理”,弘扬文明新风,放大示范效应。打造社区博物馆群“新名片”,全区第一个社区博物馆——永川石油人博物馆建成开馆,一体推进红江记忆博物馆、邮电小区博物馆、红旗小学百年校史馆等建设,推动优秀文化走进群众身边;成立“文绍英爱心之家”,发扬“扶困解危,爱心助学”精神,汇聚323名爱心家长,募集爱心资金300余万元,帮助752名学生,其中402人顺利考上大专以上院校,120余名受助学生接续参与“爱心之家”帮扶活动,打造文明新亮点。

  注重共建共助  “文明实践”显质效

  今年以来,胜利路街道发挥辖区“五色戎衣”、红岩先锋等志愿服务队、蓝天救援队、萱草民艺团等专业社会组织的作用,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阵地资源,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室、健身房、篮球场、会议室,方便农村群众就近就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聚合阵地优势。组织区税务局、玉屏路社区等辖区10个全国、市级文明单位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与8个村结对共建,增强共建合力。

  突出以城带乡  “文明创建”在行动

  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书香小苑、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建设,深入推进“银龄伙伴”“爱心跑腿”“爱伴成长”等文明实践项目,发挥以城带乡作用,推动文明创建向农村地区覆盖延伸,全面提升街道文明指数;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为载体,开展家风家训征集传颂活动,把家风家训纳入村(社区)文明公约,深入提炼乡土文化、家风家训、地方民俗中蕴含的人文理念、道德规范,将其与时代发展、现代文明充分融合,为乡风文明的培育创建提供不竭内生动力。广泛开展重庆好人、道德模范、感动永川人物、“最美胜利人”等评选活动,卢白杨等3人荣获重庆市道德模范、重庆好人,文绍英荣获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先进个人,2个社区荣获全区书香村(社区),10个村(社区)荣获市、区级文明村(社区),天籁城小区荣获全市垃圾分类时尚小区,张家坡社区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建成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个、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个。

  瞄准“文明短板”  “融合创建”寻新路

  胜利路街道农村面积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3万人,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辖区农村户籍大学生回乡就业率仅为2%,普遍存在“引不进人、留不住人”的难题,客观上导致精神文明建设后劲不足,“空心化”日益加重。而农村文化设施投入力度不大,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文化设施无法维护,队伍难以组织,活动无法开展。

  如何破题?胜利路街道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从“四个体系”下功夫,真干实干,为重庆争创“全国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更多永川案例。

  建立目标体系。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目标体系纳入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目标体系中,集中筛选一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试点单位,选树一批典型人物,形成一批经典案例,打造一批文明地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实现从“探索破题”向“全面铺开”成功转型。

  建立工作体系。以市区文明创建为龙头,持续开展文明城市、社区、单位、行业等城乡结对活动,积极探索共建型、帮扶型、互补型文明创建结对模式,不断丰富和创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平台和载体,塑造文明共享的新型城乡关系。

  建立政策体系。该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全盘衡量、统一部署、分步推进,把市、区两级政策悟深吃透,把各类资源和各项投入应纳尽纳、应用尽用,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发挥最大效能。

  建立评价体系。坚持立体评估,完善工作评价指标、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构建评估反馈闭环,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群众认可的综合评价体系,切实把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落到实处、干出成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公益
市文旅委来永调研文化旅游和媒体融合发展工作
“四级联动”机制防溺水
石笋山红心猕猴桃上市啦
推动城乡融合 涵养城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