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
1月17日,正值隆冬时节。走进永川区南大街街道兴隆村,映入眼帘的是翠竹掩映的小院、平坦干净的道路。
“跟过去相比,兴隆村的村容村貌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看着眼前的村道村景,兴隆村党委书记蒋子禄说,这一切变化,得益于村里开展的“党建+网格+积分”模式。
兴隆村有42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100多户,是一个农业大村。以前,村里搞人居环境整治,因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每次都是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公益性岗位这些人参与,因此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不尽如人意。
群众是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兴隆村有5个党支部,190多名党员,42个网格员。如何通过党的建设,将党员和网格员的作用发挥出来,让人居环境整治从“党员干部干,群众旁边看”变为“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动手齐参与”,一直是村党委思考的问题。
以积分管理平台为载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党建+网格+积分”模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找到答案后,兴隆村确定了5个党支部各自承担的人居环境整治区域,并定期组织村组干部在辖区内开展巡察,对人居环境保持整洁、参加自愿服务等正能量进行打分评价。
富家嘴村民小组的张俊安今年81岁,党龄58年。他不仅是兴隆村第一支部书记,还是一名网格员。别看张俊安年纪大,凡是离自家近的人居环境整治自愿活动,他都力所能及地参与。
段家坝村民小组村民段绪梅党龄17年。作为一名家庭妇女,除了搞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平时她也踊跃参与村容村貌整治活动。
“自愿服务能积分、移风易俗能积分、良好的家风能积分、邻里矛盾要扣分、房前屋后脏乱差要扣分……”谈起村里的积分制,段绪梅娓娓道来。她说,过去是挣工分,现在把自家打扫干净了还能挣积分兑换生活日用品,两全其美。
“党员、网格员带头示范,群众看在眼里,时间长了,群众自然就跟着做。这样一来,村里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了。”蒋子禄说。
自推行积分制以来,全村已兑换积分3300分。谈及下一步打算,蒋子禄说,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一步完善“党建+网格+积分”模式,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断刷新兴隆村的“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