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秘永川大学校园里的博物馆:中国集成电路创业史陈列馆
  陈列馆序厅

  主题展馆一角

  研究设备展示

  主题展馆一角

  渝西都市报记者 吕 薇 文/图

  在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校园内,有一座承载着我国集成电路事业发展记忆的陈列馆——中国集成电路创业史陈列馆。近日,记者走进这座陈列馆,探寻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史。

  20世纪60年代初,国防部第十三研究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块可实用硅单片集成电路,开创了我国集成电路事业。1968年3月,国家决定以十三所原集成电路研发团队为基础,在永川组建中国第一个集成电路专业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四二四研究所”(简称二十四所)。二十四所在三线困难条件下,艰苦奋斗,在集成电路相关领域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中国集成电路创业史陈列馆,便是在二十四所的旧址上创建的,这里不仅是中国集成电路事业发展的摇篮,更是我国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的地方。走进陈列馆,一股浓厚的历史氛围扑面而来,仿佛将人带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却又激情燃烧的年代。

  陈列馆以中国集成电路创业发展史为主线,分别由序厅、主题展馆、尾厅和二十四所员工姓名墙组成,陈列馆内精心摆放着着大量的展品和文献资料,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和部分历史实物、场景复原等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国集成电路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漫步于展馆中,记者被墙上的一张张老照片、展柜里一件件满载着历史痕迹的研究仪器所深深打动。这些展品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不易,更展现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崇高精神。他们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和资料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72年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块PMOS型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我国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陈列馆自2018年12月8日建馆以来,先后获批成为区级、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然成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的缩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广角镜
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新质能力建设推进会在永川召开
探秘永川大学校园里的博物馆:中国集成电路创业史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