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陈欣薇 文/图
最近,位于昌州路社区的骑龙街隧道附近,来来往往的居民突然多了起来。“王姐,帮我留一个舞蹈课的位置!”社区居民吕万身穿一套民族服饰,步履轻快地走进了隧道斜坡上的一间屋子。
原来,这里正是集老年大学、青年夜校、社区食堂、中医堂等应用场景为一体的昌州路现代社区,旨在通过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走进社区老年大学,公示栏上清晰地写着近期的课程安排。“老年快乐合唱班”“老年民舞班”“老年艺术团”……课程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一旁的教室里,吕万所参加的民族舞蹈课正在进行。学员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的指导,认真学习每一个动作。“跳舞不仅锻炼身体,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吕万展示着新学的民族舞步。
“我们老年大学开设有时装、形体、声乐、舞蹈、茶艺、书画、手机应用等丰富课程,为辖区的老人们提供更全面的学习平台,尽可能满足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青老学堂负责人崔娟子表示,这里还设有专门针对年轻人的青年夜校,提供营养师、健康管理师、整理收纳师、康复护理师等实用课程,真正做到了全年龄段覆盖,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临近晌午,不远处的社区食堂飘出阵阵饭菜香。走进食堂,整洁明亮的环境让人心情愉悦,一旁的工作人员则热情地为居民拿碗、盛菜、打米饭。自助选菜区内,蒜苔炒肉、粉蒸肉、清炒花菜、鱼香茄子……一道道新鲜出炉的菜品整齐排列,香气四溢,引得居民们纷纷驻足,有序挑选自己心仪的荤素搭配。
62岁的雷恩万家住在附近,他已经成了这里的“常客”。他笑着说:“以前自己在家做饭,不仅麻烦,还吃不了多少,剩菜剩饭又浪费。现在有了社区食堂,饭菜种类多,味道也好,价格还实惠。”食堂大厅内,居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家常,好不热闹。
“为了照顾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困难群体,食堂还特别推出了长者优惠价格。”社区食堂负责人陈俊屹表示,从试运营到现在,每天接近200人在社区食堂用餐,后续食堂会计划增加早餐供应,以满足居民全天候的就餐需求,同时还将不断优化菜品,提升服务质量,让居民们吃得更加满意、更加放心。
除了学习和美食,居民们的健康也是昌州路现代社区关注的重点。步入社区中医馆,温馨舒适的环境让人倍感放松。这里不仅提供健康咨询、养生指导等服务,更有中医专家坐诊,根据居民的身体状况为大家制定科学高效的个性化中医治疗方案,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西结合”医养服务。
“我们还引入了中医AI智能云诊系统,只需10秒,就能准确辨识出500余种中医健康状态,让居民全面了解自身五脏六腑及经络的健康状况。”社区中医馆负责人说道。
从“老破旧”到“幸福里”,在昌州路社区,幸福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食堂里升腾的烟火气,是舞蹈教室飞扬的裙摆,也是义诊台前温暖的叮嘱。这种“小事大民生”的治理智慧,正为城市幸福升级写下生动注脚。未来,昌州路社区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现代社区服务模式,为居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