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课堂+博物馆研学
永川“青活力”宣讲队创新场景化宣讲新范式
  青年职工走进人民邮电社区博物馆参观。渝西都市报记者 刘 灿 摄

  宣讲现场。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 摄

  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 

  理论甘泉浸润企业沃土,时代强音奏响奋进乐章。4月25日,永川区“青活力”宣讲队创新采用“企业课堂+博物馆研学”双场景模式,走进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沉浸式、互动化的宣讲形式,激发青年职工奋进活力,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产业一线“活”起来、“火”起来,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当天下午,30多名红江机械公司青年职工走进人民邮电社区博物馆,在装有邮票、发报机、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的展台前,聆听“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在“烽火相传、驿马急传、信报频传、芯火相传、永传民生”五个单元,青年职工见证了中国邮政从古代烽火传信到现代5G技术变革的发展史,真切感受到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惠民生、补短板、谋发展”实践内涵。

  一张张石油工人头戴铝盔,在井下钻探石油的珍贵老照片,一件件早已泛白的石油工人制服,一封封石油工人主动要求冲上抢险一线前写给家人的书信……走进胜利路石油人博物馆,犹如步入50多年前昌州石油人“尽心尽力做勘探,为国家找石油”的火热场景。在“咱们都是石油人”“艰苦创业 光辉历程”“昌州赤子 油气脊梁”“石油精神 光耀征程”和“不忘初心 点燃未来”五个单元,青年职工认真聆听石油人的故事,感受石油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机器轰鸣的企业,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更需要文化的滋养。随后,在红江机械公司,一堂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课开讲。宣讲员唐道霞以《探寻何以中国 守护文化根脉》为题,带领青年职工穿越千年,从永川的本土文化到中华文明的传承密码,探寻高质量发展中的“文化基因”,让青年职工真切地感受到文化根脉的厚重力量和新时代下文化发展的磅礴劲头。

  新质生产力,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正成为重塑产业格局、赋能经济转型的核心力量。新质生产力到底是如何与市民的生活产生联结,又对大家日常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宣讲员毛婷婷宣讲的《从“新”出发》,让战斗在车间一线的青年职工看到“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创新性和时代价值。

  发展为了人民,政策关乎民生。宣讲员罗西以《生娃非小事》为题,向青年职工解读政策背后的“民生温度”。

  在聆听了有温度、有深度、有热度的精彩宣讲后,8名来自不同岗位的青年被聘为“青活力”宣讲队队员,今后他们的“一线见闻”将成为“青活力”宣讲队员宣讲的素材。

  据了解,永川区“青活力”宣讲队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扎根生产一线、田间地头,用青年视角、青春话语,将党的创新理论化作“观赏性强”“理论味儿足”“接受度高”的鲜活表达,受到广大青年的喜爱。

  “理论宣讲,是感悟思想伟力的直接途径、是传播理论思维的有效方式,选择进企业宣讲,不仅是‘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坚持资源共惠、活动共享、品牌共建的鲜活实践,更是让党的创新理论以‘接地气’‘有生气’‘冒热气’的方式贴近青年朋友、走近企业职工的生动表达。”区互联网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石松表示,“青活力”宣讲不是单向灌输,通过这种“场景化表达+体验式传播”新范式,用“青言青语”传递时代强音,让理论宣讲在基层“生根开花”。下一步,“青活力”宣讲队将继续发挥自身特色,用好“订单式”服务机制,为企业、为基层发展提供更多“理论+”的解决方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看渝西
   第08版:新永川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公益
永川“青活力”宣讲队创新场景化宣讲新范式
“智惠棠城”活动架起社区治理连心桥
举行“庆五一·乡村治理你我同行”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