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城市多些烟火气

  悦 兮

  近日,河北两地的市容改造引发舆论哗然:廊坊三河市的商户招牌被勒令换上“绿衣裳”;任丘市的行道树被修剪成棱角分明的“方块头”。这些本该是烟火气与生命力交织的城市街巷,正演变成一个个看似精致的“城市盆景”。这种追求视觉整齐的“一刀切”治理,看似打造了"精致盆景",实则筑起了隔绝烟火气的高墙。当城市街巷沦为形式主义的秀场,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治理,究竟服务了谁的需求?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2025年央视的春晚小品《花架子》,它就像一面照妖镜,将形式主义的丑态暴露无遗。小品中为应付检查临时搭建的“样板墙”,与现实中某些城市追求“立竿见影”的政绩工程如出一辙。当城市治理沦为“选择性美化”,那些真正影响居民生活的细节——老旧小区的管道老化、背街巷道的夜间照明、便民摊点的合理规划,反而在“整齐划一”的审美标准下被边缘化。

  城市是活的有机体,其魅力恰恰在于多元共生的烟火气。招牌的个性彰显商业活力,绿荫的自然形态承载四季之美。“盆景式”治理的危害,如同白蚁蛀空梁柱,看似光鲜的外表下,隐藏着致命的危机。

  城市治理的困局,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理念问题。破局的关键,在于治理者能否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拆掉思维的藩篱、打破政绩的枷锁、重塑价值的坐标”。

  首先,审美观要“破茧”,治理观才能“重生”。城市不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强行追求“整齐划一”,只会扼杀其最珍贵的烟火气与生命力。重庆山城步道的改造之所以备受赞誉,正是因为它摒弃了“推倒重建”的粗暴逻辑,而是以谦卑的姿态留存老墙的斑驳、石阶的沧桑、街巷的记忆,让现代化进程与历史脉络共生共融。

  其次,决策权要“下沉”,民意才能“上浮”。城市治理不是闭门造车的“精英游戏”,而是群策群力的“民生工程”。永川老旧小区改造的成功实践证明:“居民议事会”不是走过场的“听证秀”,而是汇聚民智的“意见池”。只有让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被动接受者”变成“共同设计者”,治理方案才能精准对接需求,而非沦为“空中楼阁”。

  最后,考核棒要“转向”,实效才能“落地”。形式主义的根源,在于扭曲的政绩观。必须用制度刚性纠偏,将“市民满意度”取代“领导点头率”,将“生活便利度”取代“视觉整齐度”,将“长效维护性”取代“突击整治性”。唯有如此,才能倒逼治理者从“拍照好看”转向“住得舒心”,从“短期显绩”转向“长远潜绩”。

  城市治理,归根结底是“为人而治”而非“为观而治”。当我们不再把城市当作展示政绩的“盆景”,而是视为承载生活的“家园”,那些被形式主义遮蔽的生机与活力,终将重新焕发光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看渝西
   第08版:新永川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公益
三教镇:用桢楠玫瑰串起重庆西线黄金旅游线
永川举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业务培训会
钟代华儿童诗集《飞着说话》入选“民进人与中国儿童读物出版”主题展
让城市多些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