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举重若轻:情感的艺术表达
——关于龙小龙诗歌《轻》简评

  小  艾

  2025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火了,诗歌界也顿时热闹起来,无论名家与普通作者,纷纷写下同题作品,某些专业平台还集中推出了“轻”同题专辑。一时间,批评者有之,褒扬者有之。在微信朋友圈,我看到四川诗人龙小龙也贴出了一首短诗《轻》,内容如下:

  母亲说她的头很重,就像戴了一顶帽子

  我没怎么在意

  母亲被送进医院,打针、吃药、输液

  我也没怎么在意

  直到一天,心电监护仪的波浪越来越平缓

  我把省下来的83元纸币塞在她的手里

  母亲想说话

  我却一个字都没有听清楚

  我只看见一滴泪,从她的面颊轻轻滑下

  然后母亲闭上了眼睛

  那一刻,我才猛然感到天塌下来

  陨石一般的重

  情感冲击力极强是这首短诗的核心优势:这首诗以最朴素的叙述,描绘了面对亲人(母亲)病重至离世的过程,特别是“我”从“不在意”到瞬间崩塌的悔恨与巨大悲痛,具有摧枯拉朽般的情感力量。结尾“陨石一般的重”与标题“轻”形成强烈反讽,将“轻”的疏忽与“重”的丧亲之痛推到极致,令人窒息。这种真挚、深刻的情感体验是诗歌最核心的价值。

  结构精妙,层层递进:诗歌结构清晰有力。前三节铺垫“不在意”的轻描淡写(母亲诉说病痛、住院治疗、“我”都未在意),为第四节情感的猛烈爆发积蓄了巨大的势能。省钱的细节(83元)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可能存在的物质愧疚,让最后的无力回天更具悲剧感。

  意象精准,细节动人:“头很重,就像戴了一顶帽子”。当时,我对这一句感到不解,为什么要用“帽子”这一个意象,而为什么不用“就像老家那座大山头”可能会更贴切呢?通过交流,龙小龙告诉我说,他的母亲是脑溢血去世。当时他的母亲就是这么说的,“像戴了一个帽子”,当时他确实没在意。我想,正是因为母亲这太平常,显得轻描淡写的话,也是他大而化之、没有在意的原因吧。这种真实用在这里更确切,并且,我坚信母亲断然不会用其他描述自己头上的感觉的。这种日常的真实,隐喻不祥。因为过于真实,所以建立诗意与空间须保持一定距离。对这首诗立意来说,也为后面埋下了伏笔。

  用日常比喻传达病痛,形象且让人揪心。“心电监护仪的波浪越来越平缓”:用冰冷仪器的变化暗示生命的流逝,冷静的观察下,是惊心动魄。

  “把省下来的83元纸币塞在她的手里”:这个细节极其真实而有力,蕴含着复杂的情绪(可能是想尽孝、弥补、或表达最后的无能为力),是情感的重要催化剂。当时,龙小龙正在自费上大学,一个被家境的窘迫、生活的艰难所困,而又不屈的抗争精神,这种状况是复杂而形象的。

  “一滴泪,从她的面颊轻轻滑下”:天下的母亲最爱孩子,千言万语无法表述。无声胜有声,是母亲最后的情感表达,也是击垮“我”的最后一击。

  “天塌下来/陨石一般的重”:将抽象的巨大悲痛转化为具象的、毁灭性的物理重量比喻,与“轻”形成完美闭环,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语言克制,颇具张力:全诗语言极其朴素、自然流畅,克制,几乎没有修饰,近乎白描。正是这种克制,让积蓄的情感在最后爆发时更具冲击力。尤其“没怎么在意”的重复,冷静中带着残忍的自责。

  主题深刻,引发共鸣:诗歌精准地捕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巨大遗憾和悔恨,以及面对死亡时的无力和顿悟。这种对生命、亲情、死亡的思考具有普遍意义,极易引发读者强烈共鸣。

  总体来说,《轻》是一首让我感到内心震撼的作品。它用最朴素的文字,自然的表达,构建了巨大的情感张力,精准的细节和精妙的结构将“轻”与“重”的对比推向极致,深刻揭示了生命、亲情与死亡的沉重主题。其情感的真挚、冲击力和结构的巧妙,诗艺精湛,意蕴深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组诗)
~~~(外三首)
~~~——关于龙小龙诗歌《轻》简评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公益
光明照亮一只蝴蝶的黑暗
写给母亲的诗
举重若轻:情感的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