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30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石镇:党建引领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党员志愿者助农直播带货。

  渝西都市报记者 肖必胜 实习生 刘峥岩 文/图

  在永川区双石镇,一场由高质量党建引领的发展变革正深入推进。从社区课堂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到田间地头丰收的喜悦;从直播间里助农带货的火热场景,到“141”基层智治平台的高效运转,处处彰显着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双石镇党委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党建强、发展强”的良性循环之路。

  强队伍激活力:锻造干事创业“先锋队”

  “姜妈妈,今天的书法课什么时候开始呀?”每逢假期,双石场社区的“爱心课堂”里总有这样清脆的问询。

  共产党员、社区妇联主席姜春艳10余年如一日坚守在这里,为孩子们撑起成长蓝天,被亲切称为“姜妈妈”。今年初,这位深受群众信赖的党员干部被镇党委任命为中心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在两个社区挑起重担。

  “让有为者有位,让能干者能上”是双石镇党委用人理念的生动注脚。

  在双石镇,像姜春艳这样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镇党委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通过“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让干部在实践中成长。建立年轻干部培养梯队,利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等契机开展优秀干部大讲堂,10余名年轻干部通过实践锻炼走上二级班子岗位。打破常规用人机制,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品行”,让干事者得实惠、有地位。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镇党委通过企业家座谈会、新春茶话会等形式,积极吸引双石籍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丁家岩村村民唐传彬就是其中之一,在镇党委的感召下,他回到家乡发展“稻香鱼”项目,激活了脚盆井村稻虾混合种养模式,带动一片群众增收。

  班子成员的率先垂范,点燃了全镇干事创业的热情。如今的双石镇,党员干部纷纷转变思维方式,围绕发展主题谋创新、抓落实。当西山蓝莓园业主因销路发愁时,镇里80后年轻班子迅速组建直播带货团队,联合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等学校开展党建引领直播活动,拍摄宣传短视频、开发视频号,让蓝莓走出深山;与永川职教中心党建联建,帮助太平村线上线下售卖农副产品,用真情服务换来了群众“真金白银”的增收。

  优治理提效能:构建基层智治“新格局”

  “丁家岩村东王庙片区秧苗受损,请求协助!”今年春耕时节,双石镇“141”基层智治平台接到网格员上报的紧急事件。镇指挥中心立即调度农业服务中心、村干部联动处置,协调区农委、生态环境局技术人员现场检测,三天内就促成企业与13户农户达成补偿协议。这起事件的快速解决,正是双石镇深化基层智治的鲜活案例。

  双石镇创造性运用“141”基层智治平台,将党支部建在四大功能板块上,吸纳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形成“党建+智治”融合机制。镇里年初下发任务清单,要求班子成员每月完成不少于5项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今年以来,平台已流转处置安全生产、矛盾纠纷等事件4000余件,网格员上报事件377件,24小时内受理率、办结率均达100%。

  在数字重庆建设中,双石镇更是展现出党建引领的创新活力。镇党委班子带头学习平台功能,组织镇村干部赴璧山、南岸等地取经,开展数字课堂培训6次,推动干部认知、思维、能力全面提升。结合“四重”工作梳理年度目标60项、拆解任务181条,核心业务数字化率达100%。针对巡查反馈问题,在“问题管控”板块建立“清单交办—动态更新—整改销号”闭环机制,实现挂图作战。

  “向阳花”儿童关爱场景的打造,成为智治平台服务民生的亮点。全镇219名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的11363条数据被归集整合,形成“一童一策”精准帮扶体系。通过九大模块建设,实现风险防控从“被动”到“主动”、服务模式从“零散”到“系统”的转变。当AI摄像头监测到河边玩耍儿童增多时,平台会自动触发防溺水预警,分拨任务给学校、网格员和水利部门,构建起全方位的儿童安全网。

  (下转5版)  (上接4版)

  兴产业促振兴: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家人们看过来,这颗蓝莓上的白霜,就是新鲜的标志。”6月的西山蓝莓园里,一场热闹的直播正在进行。双石镇年轻干部与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学生党员组成的直播团队,通过“实地采摘+互动体验”的形式,为高山晚熟蓝莓打开“云销路”,单场直播就为太平村抖音号引流3500+,还吸引了周边游客上山采摘。

  这是双石镇探索“党建引领+特色产业+电商直播”模式的成功实践。镇党委构建乡村振兴“服务网格”,党员干部常态化入户走访,掌握农产品种植现状和销售难题,积极搭建电商与乡村的链接桥梁。与永川职教中心党建共建,帮助太平村线上线下售卖农副产品;联合高校开展直播带货活动,让双石好物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脚盆井村,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个永川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村党总支带领下,探索出“党总支+合作社+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36亩、高粱395亩。通过“2行玉米:4行大豆”的间作模式,利用作物边行优势提高产量,实现亩产玉米470公斤、大豆100公斤,远超单一种植模式。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让我们种地有了奔头。”村民尹廷建感慨道。村党总支采取“分片包干”办法,动员群众参与,理清利益分配机制,与区农业农村委开展党建结对,请来市农科院专家指导。同时,投入300万元建成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培养13名本土农机手,为农户提供耕、种、收全程服务。今年,合作社实现收益39.7万元,村集体净增收25万元,30余名党员带头带动群众户均分红1150元。

  如今的脚盆井村,产业发展后劲十足:800亩君山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300亩百香果、200亩柑橘,构成了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其党建引领的发展模式,吸引了四川农大、农业农村部种植司等专家及多地农业部门前来考察学习,经验做法被CCTV-17等多家媒体报道。

  惠民生聚民心:书写基层治理“新答卷”

  “以前办事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在社区就能一站式解决。”中心桥社区居民李大姐的感受,道出了双石镇党建引领民生服务的成效。镇党委推进党群共建,凝聚基层组织向心力,发动社区干部、社工、志愿者等力量,建立“1+1+N”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双石花”志愿者品牌和“周末开心课堂”活动品牌。自2016年以来,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服务青少年儿童10000余人次,关心关爱独居老人2000余人次。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双石镇同样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完善农村路网体系,现有“四好”农村路里程达325.32公里,公路密度达95%,行政村公路通畅率100%,成为全区首个重庆市“四好农村路”示范镇。打造清洁示范院落16个,改造农村厕所1728个,安装太阳能路灯750盏,升级改造群文剧场、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党建工作不是抽象的,要体现在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双石镇党委书记张小红表示。镇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统领,以“141”基层智治平台为抓手,在队伍建设上出实招,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在基层治理上见成效,让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在双石大地上不断铺展延伸。

  从“姜妈妈”的爱心课堂到直播助农的田间地头,从脚盆井村的丰收景象到“向阳花”下的欢声笑语,双石镇用一个个生动实践证明:只有把党建工作抓实抓细,才能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才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看渝西
   第08版:思想苑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公益
双石镇:党建引领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谷电”省电费!永川开展分时电价惠民宣传
尖山村万亩梨园迎来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