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玲
9月1日晚,伴随一曲动人旋律,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2022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本堂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内容涵盖冬奥体育、农业生产、生态文明等2022年以来的热议话题。该堂课还创新采用“实景课堂”,将课堂设在锦绣山河、田间地头、科考一线、浩瀚苍穹、碧波大海,让孩子们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切身感知山河美好。
当晚,记者采访了家庭教育专家、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畅谈观看感受。
重庆市家庭教育师资库成员、永川家庭教育微课讲师潘其兰:
这是充满感动的一堂课!为最后的成功做好充分准备的徐梦桃、田间地头穿梭的82岁高龄的谢安华、用行动践行自己诺言的务林人陈彦娴………他们走上讲台,给孩子们分享奋斗史。正是有了他们的不懈努力、不畏险阻、不怕牺牲,才换来大家的幸福生活。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奋斗永远是开启梦想实现目标的金钥匙。作为父母、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引导孩子,坚定信念立宏志、勇于拼搏勇担当、阔步前行向未来。在奋斗的时光里,拟定成长目标,去追逐光;在美好的日子里,脚踏实地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在未来的日子里,用行动不断突破自我,让最好的自己绽放在每一个时间段。
永川中学文昌校区教师赵悦悦:
这是一个奋斗成就梦想的时代。这些追光的奋斗者,最终都活成了一道光。在他们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中国人的勇气、志气、骨气和底气,更看到了个人、国家与时代三者密不可分。作为教师,我的梦想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一道光,去照亮他们无数大大小小的梦想,用奋斗无悔的青春铸就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文昌路红旗小学教师李曦 :
“八一勋章获奖者”、时代楷模、脱贫攻坚楷模、科学工作者等人走上讲台,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课,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这种奋斗精神与“摆烂”“躺平”消极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绝不能“摆烂”,更不能“躺平”。从大的角度而言,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国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坚持人民生命安全至上、坚持动态清零,这是国家奋斗。作为个人而言,应该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奋斗才更有意义。
文昌路红旗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陈虹樾:
主持人开场时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空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我们需要的是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在随后的节目中,各个领域的奋斗者相继出场,从参加了四届冬奥会的徐梦桃,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中国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都离不开“奋斗”二字。这些奋斗者的故事,我相信,一定会激励长在新时代下的青少年们,接下历史的接力棒,面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永川中学文昌校区初2025级11班学生罗钧元:
独特的演播室,通过AR技术还原的实验舱,太空出差三人组亮相……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让我不禁感叹科技进步给人带来的震撼体验。主讲人的侃侃而谈,深深地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其中,冬奥冠军徐梦桃让我印象最深刻。她在世锦赛上第一跳失误了,让人非常心疼,可她却不放弃毅然继续刻苦训练。终于她的梦想在北京冬奥实现了。得到金牌后,她拿着国旗十分激动地手指着天大喊:“我做到了!我做到了!”这让我知道了,只有奋斗才能成就梦想。看完《开学第一课》,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完成好自己的学业,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不断为理想而奋斗,为以后的科学发展不断提升个人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