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融媒体全媒体记者 蒋 坐 张峻豪
悠悠涪江水、蜿蜒向东流。千百年来,川流不息的涪江水把玉溪浇灌成了“金沙滩、银码头”。流经潼南区玉溪镇的涪江,犹如一条舞动的蓝色缎带,将蔬菜、白酒、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串在了一起,助推了乡村振兴,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 传统产业做强 ■
近年来,玉溪镇依托潼南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区等农业金字招牌,以蔬菜产业为抓手,通过升级沿江各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涪江沿岸蔬菜标准化基地,大力引进蔬菜种植企业入驻,努力形成“一心三带多点”农业产业新格局。截至目前,全镇已种植萝卜6000余亩、山地白菜1000余亩,各类蔬菜全年产量10万余吨,年产值达1亿元。
“硬实力提升了,软实力也得快步跟上。”玉溪镇农服中心主任周江波说,为推动蔬菜产业精细化、科学化发展,该镇通过开办“田间学校”,组建农技专业合作社,全力开展科技下乡等行动,先后发展蔬菜种植场2个,家庭农场6个,培育种植大户40户,蔬菜种植规模化、集中经营化水平不断提高。
“灌溉有水渠、蓄水池,施肥有发酵池,技术有指导,交易有市场,如今基础设施越来越齐全了,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也一一被解决,现在蔬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对未来我们信心十足。”种植大户陈晓英说。
蔬菜产业不仅成为玉溪的特色产业,也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曹家村4组村民王延华是基地务工人员之一,她平时就在家养养小家禽,打理家里的大小琐事。自从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萝卜后,她就开始在基地务工了,主要是撒种、育苗,在萝卜生长期进行管护、采收,每天务工收入100多元,一个月下来也有近5000元的收入。
“现在每天有二十多位村民前来采收。”陈晓英说,萝卜采收期一般从11月初开始,一直持续至2月中旬。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说,在基地里工作,不仅工资稳定,还能照顾到家里,可谓挣钱顾家两不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提升蔬菜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栽培实验示范规模,积极发展大棚蔬菜和山地蔬菜,打造万亩蔬菜产业核心区、精品区,推动蔬菜产业从大规模向高质量转变。”玉溪镇党委副书记杨玉凤说。
■ 特色产业做优 ■
据玉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玉溪酒文化历史悠久,从第一代烤酒师傅刘高杰,到潼南酒厂玉溪车间成立,再到目前传承人刘国华、唐显胜、周汝杰,其传承目前可追溯100年以上。
玉溪白酒秉承玉溪“老码头”传统酿酒工艺,精选本地糯高粱、大米、玉米、小麦、糯米,取溪、露、泉水配以多种草药秘制而成的小曲,经传统发酵工艺精酿窖藏而成,其酒具有清亮透明、醇香浓郁、绵甜爽口、回味悠长之特点。2010年,玉溪白酒传统生产技艺成功入选潼南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我们一直坚持传统的酿酒工艺,以确保白酒的纯正。”该公司有着30多年酿酒经验的刘国华介绍,传统生产技艺对产品配方、生产技术、环境等因素要求比较高,其生产工序尤为繁杂,有选料、泡粮、初蒸、闷水、复蒸、出甄、摊凉、下曲、入箱培菌、入桶发酵、蒸馏、接酒、窖藏、装罐等14道工序。
据悉,重庆溪露泉酒业有限公司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生产,现拥有员工60余人,其中高级酿酒师10人,高级调酒师2人。不久前,在玉溪政府的帮助下,该公司在结合特色酿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进现代白酒生产线,进行传承提升改造,不断提升白酒品质。
“公司的生产线逐年增多,生产量逐年增大,实现年产白酒750吨,窖藏白酒1000余吨。”刘国华说,凭借良好的品质,溪露泉在全国各地拥有实体销售门店36个,加盟店800余家,玉溪白酒远销全国各地。
近年来,玉溪镇依托玉溪白酒的悠久历史、特色工艺及产业基础,以“做特品牌、做优产品、做大产业、做强企业、致富农民”为总体思路,不断拓展产业业态,构建以玉溪白酒为主导产业的白酒产业园,配套建设电商物流产业,形成为一二三产业配套服务的新产业格局。目前该镇共有溪露泉酒业有限公司等酒厂2个,酿酒作坊7个,产品包括玉溪醇、潼南红、女儿红、竹篮酒、新花瓷等十几个品种,年产量1000余吨,产值3000余万元。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将坚持‘白酒闻名’发展方向,抓好溪露泉等玉溪白酒企业服务工作,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升级产能,到2023年,实现白酒产值5000万元,带动种植、旅游、商贸等相关综合产值达15000万元。”刘国华表示,同时继续抓好市场对接,打造玉溪白酒文化、说好“水码头”白酒故事,加快推进玉溪“白酒小镇”建设,让玉溪白酒飘香全国。
■ 乡村旅游做活 ■
“春有李花、夏有枇杷、秋有葡萄、冬有沃柑”多年来的良性发展,让玉溪镇的水果产业在潼南打出了名气,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果村”。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每年举办“枇杷采摘节”“柑橘采摘节”等活动,玉溪镇四季游客不断。
“村民的水果根本不愁卖,一般节会期间就采摘完了。”玉溪镇金堆村枇杷园负责人陈和平说。
生态农业不仅能驱动产出效益,更能带动旅游经济发展。近年来,玉溪镇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依托涪江沿岸自然风光,利用S440、X202交通优势,加快推进共享农庄建设,着力打造金堆枇杷、大龙村李子等水果采摘节会,不断放大玉溪绿色蔬菜、原生态养殖、山地经果林产业潜能,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近日,在青石村共享农庄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
“公司目前已整合乡村土地480余亩,发展粑粑柑产业基地120亩,柚子产业基地180亩,生态鱼塘10个,完成投资280余万元,计划于2023年建成。”该项目负责人赖银春表示。
“我们共享农庄的理念是将果园划分为一块块小地,客户可以认领一块或者多块,来实现‘水果自由’。”赖银春告诉记者,随着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与田园生活方式的追求愈加强烈,这样现实版的“开心农场”也就应运而生,通过共享果园可以让农户享受到土地流转和务工的收入,让客户享受到新鲜健康的水果。
不仅如此,该农庄的共享果园还可以通过产品认养、托管代种等多种形式,让消费者参与农场的管理,分享农场的经营成果,享受农场资源。同时,通过共享经济,把优质农田有效激活,标准化、规模化开垦田园,搭建自然生态圈,激发农村经济新活力。
“共享农庄在不改变产权归属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运用农村土地等资源的租赁权和使用权,吸引社会资本、市场主体进驻农业、农村,盘活农村生态资源和闲置资源,形成订单农业,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庄‘共建’、资源‘共享’。”杨玉凤介绍,今年,玉溪镇8个共享农庄创建点已顺利通过镇级验收,建成后,可形成农业产业示范、农家手工体验、田园风光展示、旅游休闲观光、特色民宿接待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区,让游客在“拍照式”的基础上,增加“劳动式”体验,叫响“周末到玉溪”农旅消费,从而推动乡村可持续建设,激发乡村活力。
据《潼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