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龙远信 肖必胜 苏 鸿 文/图
油盐柴米,鸡毛蒜皮,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杂事,却是社区治理中绕不开的烦心事儿。然而,在繁忙的社区治理一线,有这样一名人民调解员,他视居民为亲人,用心用情用智慧解开了一个又一个心结,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纠纷,让群众身边多了一分和谐、少了一分冲突,多了一点温暖、少了一分冷漠……他就是永川区南大街街道银山源小区党支部副书记、专职网格员、居民小组长,社区基层矛盾纠纷“调解能手”李依云。
“心服口服的就是老李”
超期服役电梯问题解决了
2023年8月1日晚,银山源小区4栋5单元微信群里闹翻了天,居民们纷纷反映两个电梯坏了,上下楼十分恼火。大家在微信群里你一言我一语,吵吵嚷嚷,不安与焦躁的情绪也随之升温发酵……
李依云一边在群里给居民做解释,稳定大家的情绪,一边打电话给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了解情况。通过了解得知,这栋楼的两个电梯都已使用了13年以上,很多电梯零部件电梯公司已停产,导致电梯维护不能正常进行,电梯时好时坏,给居民们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第二天,李依云便组织小区党支部支委成员开会共商解决电梯维护方案。会后,他立即告知网格员通知4栋5单元居民晚上7点半到楼下召开业主大会。会上,李依云告知居民电梯现在的具体情况,并根据电梯公司维修方案,让业主商议是更换新电梯还是继续维修。他给居民宣传《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电梯维修有关事项,以及关于大修基金如何使用和公共设施设备维修规定,耐心地给居民答疑解惑。
经过激烈的讨论,居民代表们给出了解决方案:先更换一台新电梯,同时把两台电梯的零部件拆下合并来保一台电梯的维修,确保一台电梯能正常运行。此后,在李依云的奔忙下,电梯公司随即启动更换另外一台新电梯程序。就这样,业主的情绪渐渐平息下来了,维修和更换同时按照既定程序有条不紊地开展。经历一个半月后的等待,新电梯更换好了,居民坐上了新电梯,“电梯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老李处事办事,考虑周全稳妥,大家心服口服的就是老李。”在银山源小区,居民们说起李依云,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2023年6月,社区以他名字命名的“老李调解室”正式成立。调解工作室不仅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场所和网格驿站,更是连接物业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情感的桥梁。他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积极组织当事双方坐下来,面对面地交流心声,倾听彼此的诉求和难处,让小区内的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老李就是我们的亲人”
“硝烟夫妻”重归于好
银山源小区居民张某某,因丈夫在外打牌经常夜不归宿,夫妻二人闹得不可开交。一天晚上,夫妻再次因此发生争吵,甚至发生抓扯,夫妻关系几近破裂。
第二天下午,张某某来到“老李工作室”求助,请李依云帮忙撰写离婚申请书。仔细了解张某某的家庭情况和二人发生打架事情的原因后,李依云让网格员通知其丈夫到调解工作室,进行当面协调。经过与双方沟通后,李依云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夫妻双方缺乏沟通和信任。于是,让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李依云的引导下,夫妻二人逐渐打开了心扉,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经过2小时的调解,这对“硝烟夫妻”终于达成了和好一致意见,重新回到以往的幸福生活。
李依云依托“老李工作室”推动创立了“互联网+调解”工作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矛盾纠纷的线上受理、线下调解和线上反馈,极大地提高了调解工作的便捷性和时效性。“老李工作室”充分发挥了“1+3+N”的网格力量,确保简单小事1小时内解决,复杂问题1周内给予答复。
“老李出马,一个顶俩”
多方协调化解4年“漏水积案”
银山源小区一居民长达4年的楼顶漏水引起的物业纠纷一直悬而未决,成了“老大难”问题。面对这一复杂棘手的纠纷,李依云多次入户排查问题根源,耐心倾听业主的心声,反复协调物业公司、党支部等多方力量,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通过召开三方议事会、争取开发商资金支持等措施,成功解决了困扰业主多年的难题。
自调解室成立以来,李依云创新调解工作流程、纠纷档案管理、事后回访反馈等工作机制,注重调解过程规范化,确保每一起调解案件都能得到公平、公正、高效的处理。在调解工作中,他运用“三方办”机制,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副书记穿针引线的作用,形成了多方联动的调解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今年以来,以李依云为主导的“老李工作室”调解团队共调解260多起矛盾纠纷,其中邻里纠纷占比60%,物业纠纷占比30%,其他类型纠纷占比10%。与去年同期相比,矛盾纠纷总量下降了50%,群体纠纷更是实现了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