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报记者 李慧敏 陆雨秋
八月上旬,第十届中国中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在河南新乡落下帷幕,铜梁区代表团取得4个冠军、1个亚军和1个金奖的佳绩。值得一提的是,铜梁区代表团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4个梯队,覆盖大部分参赛组别。
铜梁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一直以来,铜梁区积极推动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在全区中小学校成立了舞龙队。“我想成为国家舞龙队的队员,站在世界舞台上表演,让更多人认识我们、了解中国。”铜梁二中舞龙队的队员们对未来有着自己的期待。
而随着重庆开放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铜梁积极融入和服务于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铜梁龙在跳跃、空翻、舞动中一次次飞出巴渝大地,远赴海外,成为中国国际文化交流的一张闪亮名片。
龙舞海外 节目演出广受欢迎
随着铜梁龙不断走出国门,对25岁的铜梁姑娘李婧来说,这已经从最初的新鲜兴奋,变成深感双肩责任重大。从小看龙舞的她,高中时正式成为舞龙队队员,如今已是铜梁龙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舞台上,李婧负责挥舞龙珠,引导游龙穿梭盘旋开展精彩表演。
训练的汗水换来了台上迸射的热情和观众的欢呼。以铜梁龙艺术团竞技舞龙队队长的身份,她与团队多次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保加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
去年6月,她与队员们一起赴保加利亚参加当地首届龙舟文化节文化交流活动。“演出还没开始就有上万人围观。很多外国观众来拍照合影,非常热情地和我们互动。”李婧自豪地说,每一次在国外演出,都能感受到当地观众对中国龙文化的喜爱。每一次登台表演,她和队员们也会带着龙的传人的骄傲,尽情展示龙舞风采。
送“龙”出海 惊艳亮相自信“出圈”
不仅龙舞出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铜梁龙灯彩扎也同样“出圈”。今年是甲辰龙年。今年春节期间,铜梁龙作为重庆城市文化推广使者,前往英国参加“伦敦眼”春节亮灯仪式和伦敦春节庆典等系列活动。
铜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扎制的18米长的金龙,不仅与英国当地舞龙团体合作参与新春花车巡游,还以动态表演、静态陈列的方式,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华文化魅力与重庆城市文化特色。
不仅把龙具送出去,铜梁还把龙灯扎制工艺“送”出去。2022年,铜梁曾向美国明尼苏达州舞龙队捐赠一套铜梁竞技龙舞道具和表演服装,支持长期在美华人开展龙舞训练和展演,促进两地深入开展民间文化交流。
今年6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举办,吸引了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的技能精英参加。紧张的比赛之余,在重庆铜梁展馆前,现场进行的龙灯彩扎技艺展示和舞龙体验,让不少国内外观众沉浸其中。
龙行四方 开放碰撞赢得发展
随着更深入地拥抱世界,重庆铜梁龙不仅更加坚定地传承和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寻求着发展与突破,让出海之龙走得更远。
据铜梁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舞龙队在更频繁出国表演的同时,正在鼓励探索培养更多舞龙队。龙灯彩扎手艺人也在尝试调整造型、材料,既能保留本土特色,又能更好地接轨国际。那条代表重庆前往伦敦的18米金龙,就是其中的代表。
因为空运的缘故,扎制道具的材料必须要满足防火要求。经过多番尝试,扎制团队成功找到最适配的布料与彩绘颜料,既能满足防火标准,又保持了龙的亮丽色彩。
“鲜艳的色彩代表了我们文化中蕴含的吉祥、繁荣的美好祝愿。”周建说,铜梁龙能一次次出国表演并受欢迎,是对我们手艺的认可和鼓励。
据介绍,重庆铜梁龙将进一步探索多元融合式发展,加紧形成集龙灯制作、演绎表演、技艺传承、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深化龙文化IP塑造。同时,积极与国际接轨,在交流中寻找发展和突破,不断调整扎制材料、造型,精进舞龙技艺,更加坚定自信地走出去,让铜梁龙不断扩大世界“朋友圈”。据《铜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