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永川区召开“开拓创新、深谋实干”镇街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会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大区意识”、担当“大区责任”,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奋战三季度、夺取全年目标。会上,永川高新区、区发展改革委、中山路街道等11个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作交流发言,以下是发言摘要。
聚力主战场 点燃主引擎 奋力谱写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高新篇章
永川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永川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宋 文
2023年上半年,永川高新区坚持党建统领、数智赋能,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72.51亿元,同比增长6.3%。一是体制改革成效初显。构建“1+3+2”管理运行模式,建立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搭建“智·永高新”数字平台,工作效率明显提升。二是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加快推进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理文二期等20个项目投产,创新推行“企业管家”全生命周期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三是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揭牌成立永川科技创新中心,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后备库,抗癌新药PZ-1等成果转化落地,高企年底有望突破300家。四是职业教育提质增效。成功举办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活动周、首届西部职教基地运动会等活动,西部职教基地发展研究中心揭牌,有望获批全国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五是风险防范有力有效。持续做好国企债务风险防控,有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扎实开展“厂中厂”专项整治,确保上半年安全生产零事故。
发展出题目 改革求突破
奋力交出发展改革高分报表
永川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邓正军
上半年,永川区发展改革委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求突破”的工作理念,推动一批重大事项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放大格局、拉高标杆,蓄势聚力推进“一号工程”。高标准推进135个“双圈”建设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高质量形成临江国际枢纽建设等4个调研成果,高规格谋划中新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永川组团。二是深谋实干、开拓创新,“四化”协同抓项目促投资。开发上线“项目管理一件事”应用,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1.1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迭代更新“531”项目储备,争取到中央、市级资金4.6亿元。三是勇于担当、唯实争先,统筹协调好一批要事难事。松溉储能电站、港桥热电联产项目即将投运,页岩气开发持续发力。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2022年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考核名列主城都市区第1位。民生实事完成全年计划56%。
强投资护平安 推动永川交通高质量发展
永川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 曾宪勇
永川区交通局以“大枢纽”服务“大产业”“大城市”。上半年完成投资14.97亿元,增速53.8%。一是交通建设持续发力。渝昆高铁永川段施工进度全线领先,江泸北线高速预计10月底提前完工,永璧永津高速超年度投资80%,建成“四好农村路”115公里。二是枢纽建设雏形初现。全力推进铁路二环线、沿江铁路、渝自和渝毕城际等前期工作。大足、铜梁至永川高速项目纳入市级规划,成渝高速改扩建采用新线方案并开展施工图设计,永自高速预计9月招商,G246改线已上报交通运输部。大安机场全市首条短途运输航线首航在即。三是平安交通成效明显。整改安全隐患及打击违法行为1113起,完成公路养护巡查4.4万公里,排查桥梁122座,整治危旧桥梁3座。强力推进“三客一危”运输安全数字监管系统。
“四个坚持”激发招商引资新动能
永川区招商投资局党组书记、局长 熊东
永川区招商投资局坚持招商为要、项目为王,聚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上半年全区招商系统共引进项目59个、协议引资574亿元,综合考核位列主城都市区第2名、渝西地区第1名。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永川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链长常态招商,区领导外出拜访、接待企业同比增长115%。二是坚持统筹调度。构建“1+5+6+8+17+N”招商矩阵,健全招商引资联席会议、链长制办公室会议制度,强化赛马比拼,形成招商合力。三是坚持多措并举。聚焦链式招商、驻外招商、招才引智,17条产业链招引项目占87%,驻外招商同比增长2.5倍。四是坚持协同发力。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推动招商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
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书写乡村振兴发展新篇
永川区南大街街道党工委书记 魏寿和
南大街街道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获评“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示范街道”“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一是提质增效,特色产业实现新转型。科学种植早、中、晚梨,新发展秋月、翠玉梨1000亩,推动特色农业焕发新生机。成功举办梨花节、荷花节等,推动乡村旅游实现新突破。建成智慧梨园等数字农业平台,建成十里荷香和梨香湾研学基地,上半年参加研学人数约1.5万人。二是串珠成线,辐射效应实现新提升。打造“悠然梨村、十里原乡、休闲代家”三张名片,推动乡村振兴节点串珠成线。提档升级中华梨村,加快建设十里原乡,系统集成休闲代家,全面提升黄瓜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对外辐射效应。三是创新驱动,农村改革释放新活力。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助农增收200余万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销售特色农产品2万余吨。建成全区最大农机合作社,助力农户节约生产成本300余万元。
担当善为 主动作为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成势见效
永川区双石镇党委书记 刘 佳
双石镇紧扣“工业向强、农业向特、以融提效”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精举措、优服务、增动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做大增量做强总量,惠企服务强工业。把准招商重点,成功签约项目2个,预计年新增税收300万元。打造“双实双服”企业服务党建品牌,选派党员干部分企包干解决企业问题,推动2个新签约项目开工建设、1个项目投产。二是聚焦做优特色增加收入,笃行实干优农业。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大户+农户”等模式,成功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项目1100亩,经验做法受到农业农村部种植司、市农委高度肯定。三是聚焦拓展效益提升价值,稳进增效促融合。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与7个国内知名涉农企业、科研院校党建结对,联合打造专家工作站。深入实施“红色电商”引领乡村振兴行动,全面推广双石商标农特产品7个。
聚焦高质量 锚定新跨越 提质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
永川区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 李国财
永川区经济信息委聚焦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打造制造强区目标,着力抓补链延链、企业培育、营商环境,大力推动永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51.7亿元,同比增长4.9%,总量排渝西地区第2位。一是产业集聚实现新突破。聚焦“2515”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生成能力、产业迭代能力和产业把控能力。二是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贯通等行动,指导20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新建7个数字化车间、1个智能工厂,新培育36家市级“专精特新”和2家国家“小巨人”企业。三是发展活力得到新释放。强化政策资金支持,降本增效、着力优化企业服务,全力做好迎峰度夏保障工作等。
务实争先 主动作为 努力让全区商务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永川区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 宋开颜
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5.5亿元,同比增长6.5%,进出口实现39.4亿元,同比增长9.2%。一是商贸消费持续恢复。全区举办各类节庆促销活动30余场,天猫优品新零售体验店、永川里·奥特莱斯项目、京东居家线下综合馆开业运营,夜经济繁荣发展。二是外资外贸态势良好。参加香港招商会、“西洽会”“新加坡·重庆周”等活动取得实效,引进外资项目3个,外商注册资本1600万美元。永川综保区封关运行,长城汽车KD件首货通关出区。三是通道物流提前谋划。开展永川物流园区和物流产业专项规划研究,永川区与泰国尖竹汶府农业商会共同打造集“物流+贸易+产业+金融”为一体的东盟干冻果(重庆)交易分拨副中心。
坚持党建统领 强化服务保障 争当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样板街道”
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冯昭华
中山路街道全面加强党建统领,持续增强服务保障,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增强整体智治,用治理效能激活发展动力。加快建设“141”智治体系,调优划细网格533个、微网格2894个,动员8200余人充实网格力量,塑造扁平化指挥体系、网格化组织体系、多元化力量体系。二是增强服务发展,用服务效能提振发展信心。实行“小秘书”“一企一专员”服务制度,建立中高职院校服务联络机制,全面助力城市提升、产业升级、职教发展。三是增强除险清患,用安全效能护航发展大局。抓实应急体系建设、安全隐患整治、平安信访稳定等工作,成功承接全市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整改消防保水等问题2462个,推动伟豪二期227户居民顺利交房。
系统重塑 全面变革 构建“条抓块统、整体智治”新格局
永川区朱沱镇党委书记 唐忠茂
朱沱镇突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抓好“体系重构、机制再造、能力跃升”三大重点,推动“条抓块统、整体智治”集成改革走深走实。一是聚焦架构机制重塑。按照“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体系重调班子分工和党组织设置,重设职责岗位104个,重划网格162个,重修10项体系运行机制,管理架构由4级压缩为3级,党建统领更加有力有效。二是聚焦力量整合重建。推动城管等10名区级执法人员和供电等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下沉,开展“三联三促”组团服务,制定村(社区)“四清单一目录”。创新下沉干部“四权管理”模式,探索板块人员“四维考评”方式,服务群众更加精准精细。三是聚焦数智赋能创新。高标准建设治理指挥中心,明确指挥架构和指挥机制。高频次激活治理智治平台,率先完成平台基础数据录入、网格划分和九小场所安全监管一件事实际运用。高质量开发治理特色应用,智治能力整体跃升。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永川区金龙镇党委书记 李 凯
金龙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总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注册金龙的总部经济企业产值达到1.5亿元,全口径税收实现648万元,增幅达200%。一是以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永璧高速“金龙隧道”提前贯通,征地拆迁进展顺利。签约古家湾矿泉水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产值1亿元。启动嘉探1井页岩气试采项目,预计11月份投产。二是以建设有机无废镇为抓手,促进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建成全市首个镇域固废处置中心,实现有机垃圾和粪污全程资源化利用。实施有机肥改土试验,检测达标后向全镇推广。三是以打造“金龙人家”品牌为抓手,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创办“金龙人家”,以规范农村家宴为小切口,整合爱心食堂、乡贤评理堂、渝事好商量等基层服务项目,盘活闲置资产1300㎡,探索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德治、法治、智治融合的金龙实践。
(本版稿件由渝西都市报记者 彭禹乔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