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潼南:别口新开鳗鱼花 特色产业助振兴
鳗鱼养殖项目效果图。

  潼南报讯(全媒体记者  罗 列  彭 春  刘文静)鳗鱼因富含丰富的营养,素有“水中软黄金”“水中人参”“可以吃的化妆品”等美誉,如今在中国餐桌上已屡见不鲜。

  在我国,鳗鱼主要生长于广东、福建等热带及温带地区水域。意想不到的是,这一高端食材,“游”进了潼南小山村。去年,重庆市首个活鳗养殖及加工项目落户潼南区别口镇花坡村。乘着春风,鳗鱼养殖基地奏响了开工的序曲,建设现场,挖掘机正忙着平整场地、挖掘池塘,火力全开赶工期,开足马力抢进度,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了解,该项目由阔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期拟投资2000万元,规划用地116亩,用于修建40个标准精养池、饲料库房、供水设施、尾水处理区域等的标准化鳗鱼养殖厂房。

  “鳗鱼的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除了水质清澈、食物丰富,水温还必须一直保持在25-28℃之间。”别口镇镇长高宁介绍,该基地选址地点满足鳗鱼养殖农业设施用地需求,且水资源丰富,涪江贯穿境内,在水量、水质上得到长久保障,同时,潼南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城市,在运输效率及物流成本方面优势明显。

  “潼南冬天那么冷,鳗鱼能养活吗?”“养殖成本高、周期长,能赚钱吗?”面对这些棘手的难题,拥有多年鳗鱼养殖经验的阔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锐信心十足,“我们拥有鳗鱼行业专利技术及知识产权10项,近5年养殖存活率均在96%以上,借助过硬技术和高存活率,抵消增温设备的花销,降低整体成本。”

  聚焦这一特色水产养殖,别口镇还将规划打造鳗鱼文化体验馆,一方面作为鲜活鳗鱼售卖暂存点,降低鳗鱼在捕捞时产生的应激反应。另一方面,挖掘鳗鱼洄游时百折不挠的文化精神,带动乡村旅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据了解,该项目的落地,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土地租金7.4余万元。同时,通过镇政府搭台磋商,企业将成品活鳗销售授权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重庆乃至全国市场的供给,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高宁表示,别口镇党委政府将从基础设施、要素保障、政策扶持等多个方面,切实为企业服好务,争取在今年5月建成投苗,通过政企双方共同努力,做大做实做靓鳗鱼产业,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思想苑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公益
潼南:别口新开鳗鱼花 特色产业助振兴
引入金融源泉 灌活绿色油橄榄
大足工业园区企业赶订单 抓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