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渝西都市报通讯员 李传富 何涓涓 张 宸)借开春之际,根据在役管道5至8年滚动开展内检测等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工艺技术所以谋好篇布好局促安全的思路,量身打造“气脉”内检测“护身符”,重点开展天高线、卧旱线等15条21段管道智能检测,确保今年管道内检测工作有序推进,为4000余公里管道本质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工艺技术所与气矿相关业务部门密切对接,参照气矿2024生产检维修计划和管道运行情况,召开讨论暨启动会议,精心编制和细化检测计划大表,对管道基本生产工况、检测气量需求、技术要求等关键环节逐一梳理,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结合缺陷评价报告,根据即将立项的巴灯线、东石线A段等7段管道内检测项目,抓早抓细设计办公,规范设计质量、严格设计审查,从主动作为、向优化完善检测规划计划转变。协调7家生产单位,制定详细的清管作业计划,做好前期管道清洁及物资材料采购,强化管道清洁安全监督,确保作业过程受控,保证管道清洁程度达到规范标准。
在此基础上,工艺技术所成立项目组,抓好工程质量、工期、提质增效及安全环保管理,重点抓好含硫集输管道清管检测实施操作方案的编制、审批、培训和交底等工作,以强管理手段促项目执行质效双升,降低检测运行风险。
不仅如此,针对检测中难点问题,深度剖析,工艺技术所多次与行业内检测单位、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前期阶段采用光纤振动信号定位+次声波定位技术,开展清管作业实时跟踪定位现场试验,解决了卡堵后快速定位的难题,为后续检测实施做好了技术铺垫。
下一步,气矿完整性管理团队将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作风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在常规内检测摸清内、外部腐蚀缺陷的基础上,着重在低流速城区管道、低压小口径厚壁管、管道全应变等3个检测方面寻求技术突破和提升,确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和气田产能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