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牧
永川,是地处长江上游北岸、重庆西部的市辖区。据相关资料介绍,“永川”二字的得来,与其独特的山水有关,因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山型如“川”字而得名。永川,因有美山丽水、悠久历史而别具生态美、人文美。最近,由韩磊演唱的歌曲《永在川上》融合了影视元素、传统京剧元素和明星演唱形式给永川文旅上分,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点赞。《永在川上》融入了永川的景观元素和历史底蕴。乘着歌声的翅膀,《永在川上》迅速走红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这说明绿水青山是宝贵财富,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永川,到处都是绿水青山。《永在川上》凸显了永川的生态底色,其意境美由此而生。
“永川”二字,蕴含着永川多水多山的生态底色。大自然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歌词开头写道:
在永字里 建一个城
一点就是 一座山峰
像飞鸟 翩然落下
落下 人间万物和我们
这一节歌词,作者使用了顶针和拈连的修辞手法,使歌词充满跳跃性和陌生性,让人发散想象。永川因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 “墨色浓 撇掠眉峰/捺起 万千纵横 映水中”,篆文“永”字在书法里暗藏气势。在永字里,一点,即永字上的一点,就是“一座山峰”,“撇掠”“捺起”不仅突出了书法走笔的刚健气势,还突出了永字的生态内涵以及永川发展腾飞的起点。川,是河流的意象。不仅是永川的山脉“在川字里流动蜿蜒”,思念,对伊人的思念,对家乡的思念亦“在川字里流动蜿蜒”。“墨色浓 撇掠眉峰/捺起 万千纵横 映水中”从书法的角度、从自然山水的角度,让永川形象更加立体、生动,让人充满想象,让人顿生情愫。这里面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意境美。
歌词意象有永川自然山川作为支撑,独具意境美。在歌词“墨色浓 撇掠江河/捺起 日月碧空 映水中”中,“日月碧空”的意象以及日月碧空倒映在水中本身就会产生空灵意境美,和大地上奔腾的江河形成巧妙的虚实对比。江河争流,奇峰竞秀,云起吞吐,大地葱茏,永川的生态美跃然纸上。紧接着,佳句“雨打在竹叶上的碧海,月光就盛开”以奇特的想象、超常的组配,将人的听觉、视觉甚至嗅觉融为一体,妙不可言。
永川有茶山竹海,这是永川乃至重庆的生态名片。茶山竹海的茂林修竹,蔚然深秀。在竹海,在月光晃动的竹海夜晚,雨打竹叶,导致了诗的发生以及意境的生成。如果说,雨打竹叶,其声境让人远离尘嚣,涵养了淡泊的心境,那么,抬头看见盛开的月光就是意境的展开了。如果没有审美主体沉浸在永川竹海美景中遨游,打在细细竹叶上的雨水只能寂寞地滴落。盛开的月光撒在美好的世界,导致了诗和意境的产生。《诗经·国风·月出》曾咏叹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月光盛开,不仅月下美人更美,整个永川变得更美,更有诗的意境。我们可以说,永川竹海的月夜,如美人般“僚兮”“懰兮”“燎兮”。在这样让人浮想联翩的歌词中,永川的雨、永川的竹、永川的月,怎能不嬗变成我们内心挥之不去的审美感受?永川的诗境,就这几句就能表达完吗?显然不能。还有歌词“惊鸿一瞥/那满山的竹叶/是龙的鳞片”想象奇特却又贴切,形神兼具。这一句,形象写出了竹海的茂密,衬托出竹海竹叶的形与神。满山竹叶像龙的鳞片,这是写“形”。但永川“满山的竹叶”,因被想象成“是龙的鳞片”,具有了“龙腾跃朱雀”的气势,具有了“龙腾跃朱雀”的神及神韵。这样的生气和神韵,不正契合永川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生气吗?这样的生气,与歌词结尾“在永字里/建一个城/一点就是/千座山峰”相呼应,由刚才写竹海月夜的幽美、秀美转为“千座山峰”凸显的壮美气势。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歌词开头是“一座山峰”,歌词结尾是“千座山峰”,以“一”生“千”,隐喻了永川的前世今生以及发展态势。歌词情思真是绵密。永川,有茶山竹海的自然静态美,也有千座山峰叠涌出的壮美,更有江河奔腾的壮美气势。这些多样变幻的美,不都集于永川一身吗?歌词形接意连,匠心独运,凸显了生态文明时代新永川的自然生态美以及奋力向前、开拓创新的发展动能。《永在川上》的意境美自然过渡到永川迅速发展的龙神气象。
上帝造物,难道偏私于永川?我想是的。
永川有很多亮丽名片。一切美好,在永川发生。歌词不仅营造了年轻你我在永川的美好相遇及其产生的绵绵相思,其实暗喻的是任何一个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与永川的美好相遇及其产生的绵绵相思。这里,歌词表达出万千美好情愫。在歌词明暗两条抒情脉络中,融入了永川深厚的文脉艺韵和值得出圈的自然美景。歌词的优美、演唱的气势、画面的唯美,展现出永川丰富、秀美、深邃的生态文化与精神内涵,从而产生出一种别致的意境美。
(作者系重庆文理学院副教授、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