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欣
春风拂面桃花开,燕子归来又一春。如期而至的新一期“共赏百本好书”推荐书单,与龙年的春天一起到来。本期书单中,《问道: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重构中国思想史图景,《中国石窟之美》讲述西域的艺术传奇,《古人这样过日子》则带我们体验古代中国的生活百态……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们的生活也迎来了新征程的起点,就让书香,把未来点亮吧!
让中国思想史广泛传播
《问道: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摒弃了传统思想史写作仅仅关注人物、作品的写法,提炼出包括天下观、正统论、儒法思想、老庄智慧、新儒学、中国佛教在内的六大主题,并以此为纲,围绕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历史观念或历史现象,分别总结出若干核心问题,从思想史演进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语境出发,以疏朗隽永的笔触,提纲挈领地阐释了其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及人们日常思想行动的影响。
荐书人说>>>
许金晶(作家、书评人、民谣唱作人)
作者是国内研究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的集大成者,本书文风平实,接近时下畅行的通识读物,但其思想深度又不可小觑。它的一大学术贡献,是将名人观点式的传统思想史跟社会化、平民化的新型思想史打通,最终合流为一的完整过程。这种研究与写作,以相对亲民的形式,让几千年的中国思想史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细致描绘西域石窟艺术
古代西域都住着什么人?西域的“三大男神”是谁?克孜尔石窟有哪些独特之处,它后期是如何衰落的?石窟里的供养人都是哪些人?阿艾石窟里挖出来的“拳头”是谁的?《中国石窟之美》一书对新疆地区古代石窟艺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与综合介绍,以具吸引力的话题、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讲解古代石窟艺术,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领略中国石窟艺术之美。
荐书人说>>>
杨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宁强教授曾历经10多年、长达8次对中国西域境内古代艺术遗迹进行实地考察,本书正是基于他的考察完成。所谓西域,系指敦煌以西到帕米尔高原以东,基本是现在的中国新疆地区。从克孜尔石窟到库木吐喇石窟,从龟兹石窟群到阿艾石窟,新疆境内的古石窟艺术被娓娓道来,左图右史,细致描绘。此书最有意义的是在分窟分细部的分析背后,提供了一个大的看艺术传变的视角,即以西域为起点,以敦煌为终点,精准描述了“前敦煌”的石窟代表的宗教与艺术流变。
用全新视角打量衣橱
《历史的针脚:我们的衣着故事》是一本关于衣着历史的书。在书中,服装史学家露西·阿德灵顿通过丰富的历史描写,揭示了我们的衣着变化和衣着时尚的发展历史:从远古时代到今天。书中精美的插图,以及强有力的历史证据,充分展示了我们的穿着方式是如何与美学、性别、阶级,以及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
荐书人说>>>
张维(重庆大学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主任)
本书堪称一本服饰文化小百科全书。作者是服装史学家,在她看来,服装的每一次变化都有社会因素的折射。书中通过16段服装领域的历史,讲述了16个迷人的服饰故事。这些故事有些非常迷人,有些令人沮丧,有些令人感动,有些令人惊讶。阅读本书,你兴许会用全新的视角打量自己的衣橱,并在下一次打开衣橱时,会有不同的观点。
永远怀抱对生活的希望
《至此一年》是一部希望之书,讲述了丘吉尔和英国民众在1940年-1941年纳粹德国轰炸下勇敢生活的故事。作者查阅了大量史料,力求做到人物的每一句话、每个表情都有据可循,尽最大可能还原战争压力下丘吉尔的首相初年。面对战火,人们顽强地保卫正常生活,在丘吉尔的鼓舞下团结在一起,在危机中寻求希望和转机。今天的我们,通过阅读人类历史上一些充满挑战的时代,也能感到安慰,从而勇毅前行。
荐书人说>>>
马希哲(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高级主编)
个体的韧性,体现在直面困难的勇气中。本书呈现了一个艰难时代的真实生活,英国人民面对纳粹德国长达一年空袭轰炸的恐惧与焦虑,虽已接近人类历史上的极限,却未曾放弃希望,热爱生活。读者也可了解到丘吉尔看似不苟言笑,却藏着一颗幽默之心的另一面。通过描绘时代群像,愿给予所有人积极生活的正能量。
语言大师的人生智慧
《不烦世事,满心欢喜》选自套装书《人间有情系列》,精选了老舍先生经典散文,生活百味、世间万象都在书中。老舍用幽默、流畅的文笔将世间纯情写出了别致风貌,一字一句,皆是市民百味生活。在本书中,可以看到京味幽默、日常琐事、时论杂谈,这些在老舍的笔下被描写得绘声绘色。
荐书人说>>>
杨姿(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冰心忆老舍,“我常笑对他说:您来了,不像‘清风入座’,乃是一阵热浪,席卷了我们一家人的心。”巴金说老舍,“老舍先生永远活在他的作品当中,活在一代代读者心中,活在人民中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难得的语言大师,本书中的散文代表着老舍作品的一贯风格:取材于市民生活,通过普遍的社会冲突,来引出对民族精神与命运的思考。阅读起来,你会发现平淡的日常琐事和生活的每个细节,被老舍写得如此出彩和幽默。
据《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