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沙龙发言点击
“虚拟制作与电影工业升级”主题沙龙活动现场。
“科技创新赋能影视产业”主题沙龙活动现场。
“AIGC与视频元宇宙产教融合发展”主题沙龙活动现场。
“影视版权交易与生态发展”主题沙龙活动现场。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

  现在AI(人工智能)热度居高不下,但在我看来仍不能真正地说它会深刻影响影视行业,它并不能替代影视创作。就像我的演讲标题“创意为本”,创作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灵魂。同时,不能否认的是AI会给影视行业带来很多影响,主要影响包括从降本、提质、增效到扩大资产。我始终认为科技创新和突破是需要协同作战的。如果永川的科技电影周能够搭起一个影视科技企业和科技创作者、制作者之间的一个协同的桥梁,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和科技才会真正地进步。大家不要都挤在一个赛道上,大家都要去做万金油。

  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人、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CNSC)副会长马平:

  AI对于(影视)产业的影响一方面是降本增效,同时它真正的能力是赋能,打开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巨大的创新空间。中影目前正在构建自己的产业垂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去构建一个合作研发平台和合作应用平台。模型建成后,电影叙事、电影表达、电影艺术、电影传播等知识经验都可以变成算法,变成服务。所有的视频博主,视觉创作、视频创作都可以用到这样的模型。

  达瓦影像科技公司创始人卢琪:

  达瓦十分注重创新和需求的研发平衡,我们所有的研发工作都是基于市场需求来的,是通过一个个实际的案例和实际的数据统计分析出来的。统计完所有的需求之后,有的可能涉及到底层技术,那你就需要研发它。这种情况下公司会尽量跟国内一些顶尖的高校去合作,解决好算法等底层技术的问题。提到研发,更多的是工具的开发,不管是虚拟拍摄,还是虚拟制作,都是导演、制片人和主创团队的工具,你能把一个一个的工具做好,形成一个流程,把所有的工具串联起来,其实它就是一个很完善的系统性的工程,而这种系统性的工程建好了,中国就会有很好的虚拟拍摄团队的出现。现在影视行业的需求分工越来越细化,比如我是做这个领域,其他公司是做其他领域,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联动的研发,才会推动行业持续进步。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俊:

  从整个影视工业流程来讲,虚拟拍摄其实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第一,影视内容制作的后期前置,以前是拍完之后,再来做一些特效,现在是通过UE的引擎,先把数字资产做好,投放到大屏幕上,再去拍,极大提升了效率。第二,它能够节约制景的成本,因为我们很多的虚拟拍摄,通过数字资产的方式,节约了大量的制景,尤其是国内之前很多的电影都是搭实景,花了几亿人民币。但是如果通过虚拟拍摄,可以节约很多钱。第三,虚拟制作技术确实能够带给我们非常大的数字资产。数字资产积累之后,它就可以复用,当拍摄同样题材电影的时候,可以节约大量成本。

  北京中视瑞德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旗:

  从我们行业角度来看,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大的产业园,要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或者叫版权聚集性的企业入驻,应该扮演好三个角色。第一个是版权管家,向文化企业提供一些系统工具,帮助这些机构和大的权利人搞清楚自己的版权资产的状况。第二是版权经纪人,帮助他们进行版权监测,发现新鲜线索。第三是做一个版权维权的卫士,做好后续的通知下架、商业谈判、律师维权等事宜。如果我们把这个体系建立好,会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我们园区,来到永川,来到重庆,使这个区域成为一个影视生态的高地。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制作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实验室主任张升:

  前几年,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专业停止了胶片摄影教学,这几年却开始恢复。原因是发现胶片摄影的教学理念,强的颗粒感和质感是数字时代那种无感所不能替代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历史向前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是循环往复的。我们今天面临着人工智能时代,并不能简单化的把过去的东西都消掉,不是新的到来旧的就彻底没有意义了,这不仅是物理层面,而且是精神层面,都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关注的点,也就是在今天我们大规模数字化的时候,不要丢掉模拟时代的特别是胶片所留下的宝贵的遗产,这是需要我们特别上心的一个地方。

  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广播影视制作业协会副会长,原东方电视台创始人陈梁:

  现在的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原来的封闭的静态的教学模式,完全不适应数字化人工智能化的时代要求,所有的教学都应该跟产品、作品、项目结合起来,这个才是教学相长,并且相得益彰。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学习,边生产,这个应用在产教融合非常合适。在这样的背景下,永川的职教城就显得非常重要。很多综合性院校高分进校的学生出来可能都找不到工作,送快递、送外卖,而在永川职教城,因为我们有科技电影,有数字影像化,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条件,我们希望永川能够站出来做一个“蓝翔技校”的影视升级版,这个肯定能找到工作,并且一定会吸引业界大咖和更多创造性人才落户永川,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玲  吕薇  潘玥希/文  刘灿/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
   第08版: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
   第09版: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教育周刊
   第12版:广角镜
“科技创新赋能影视产业”主题沙龙活动举行
沙龙发言点击
“虚拟制作与电影工业升级”主题沙龙活动举行
“影视版权交易与生态发展”主题沙龙活动举行
“AIGC与影视元宇宙产教融合发展”主题沙龙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