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凌泽英/文 通讯员 陈芋玲/图
“‘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把准发展方向,加强各村合作社建设、运营管理,以‘一带两翼多点’的乡村发展思路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日前,永川区吉安镇党委书记胡波在全区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上发言,分享党建引领强村富民发展路径。
吉安镇围绕永川“一三五”总体发展思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党建引领,激活干事热情,不断助推村集体经济壮大。去年,该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377万元,其中超50万元的村占比达85.71%。
党委统筹抓总 建好一线“指挥部”
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推动工作新路径,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
党委牵头抓发展。该镇党委统筹抓好全镇产业布局,明确“一带两翼多点”的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加强对各村合作社建设、运营的管理,把准发展方向,力争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如尖山村发展梨子和杨梅,铜凉村发展蓝莓和乡村旅游等,新的经济增长态势明显。
农田改造强基础。坚持“改地适机”,在寒泸、黄沙、石松、金门等6个村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16720亩,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特色粮油示范园、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做到一体设计、同步推进。现改造之后的地块,已成为现代农业新风景。
协同联动促融合。联合泸县立石镇成立“吉立联合党委”,注册川渝首个跨区域农业强村公司,整合两地资金资源,争取泸县项目资金300万元、永川项目资金780万元,在寒泸村建设仓储、大米加工和育秧项目;共建1.1万亩川渝融合泸永现代农业示范园,引进职业经纪人与强村公司合作,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探索农旅融合发展。
总支牵头发展 铺就一条“致富路”
该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体系,提升农业发展服务效能。
“田管家”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按照党委统筹、总支牵头、合作社运营、党员群众参与的模式,建立由村党总支书记任“大管家”,其他网格长分片包干任“中管家”,支部书记、小组组长及部分无职党员任“小管家”的三级“田管家”网格管理体系。2024年全镇村党总支牵头组建的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业6320亩。
“新农人”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构建集合育秧、管护、烘干和仓储功能的现代农业一站式服务体系,发挥成渝交界处位置优势,与泸县、江津等地签订育秧订单1.1万亩,党建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农田面积突破1.4万亩,村集体经济纯收益逾30万元,群众务工收入达40万元。
“土特产”走红农村电商平台。成立梦康农副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非公党支部,以利益联结、产销衔接的方式,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今年1-6月,合作社依托“石松优农”本土品牌,经营性收入达130万元,净利润逾10万元。
党员示范带动 争创一流“先锋队”
吉安镇搭建基层党员干部作用发挥的平台,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下转6版) (上接5版)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好“线上+线下”联动,开展监督检查,反馈指导意见,引导党员干部守底线知敬畏干好正业。
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发展能力。用好“干部讲堂、干部学堂、干部课堂”3个学习品牌,持续深化实施“百炼成钢”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组织吉立两镇215名流动党员、328名返乡成功人士,召开乡村振兴人才座谈会;选派7名乡村振兴指导员,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指导。
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深化党员“双培双带”,建立党员农机服务队和助农帮销志愿服务队,吸纳18名党员,培育党员“土专家”“操作手”20人,回引外出务工年轻人3名,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胡波说,接下来,吉安镇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委统筹,着力构建“引领型”组织体系、“集约化”发展方式、“变革型”提升机制,确保“组织增信、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推广“党总支+联合社+合作社+党员+农户”带动模式,强化跨区域协调联动,探索一条党建引领的吉安特色发展新路径。